[发明专利]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4261.2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5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荣;庄启彬;张子捷;张焕彬;温潍齐;何星宇;朱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7/00 | 分类号: | B64C37/00;B60F5/02;B64C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魏思凡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陆空 双域变构涵道 无人机 | ||
1.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身、连杆机构和驱动组件;
所述连杆机构对称设置于机身两侧,所述驱动组件对应设置在连杆机构一端;
所述连杆机构用于改变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由电机驱动的转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驱动杆,所述机身上对应驱动杆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杆摆动的第一舵机,所述驱动杆一端与第一舵机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推杆一端转动链接,所述推杆与机身之间设有限位摆杆,所述限位摆杆一端与推杆中部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机身一侧的底角转动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端与驱动组件底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底座与机身之间设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一端与机身一侧的顶角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驱动组件底座远离推杆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座、电机和转动件,所述电机座通过销连接于驱动组件底座上,所述电机一端安装于电机座上,其另一端与转动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座摆动角度的第二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涵道件,所述涵道件套设在转动件外围并与电机座外缘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为镂空式双层矩形架,所述机身内设有舵机安装槽,所述机身四角对应连杆机构开设有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为螺旋桨式叶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舵机工作带动驱动杆摆动推动推杆向外移动直至所述驱动组件底座从竖直状态摆动至水平状态,完成无人机从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转变过程,过程中所述限位摆杆和从动杆配合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涵道件水平置于地面;所述转动件同时同向转动其扭力带动无人机整体重心瞬间发生改变并依照惯性利用涵道件的圆形截面表面进行地表滚动;所述转动件同时反向转动导致涵道件受到两股径向力,从而带动无人机整体发生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涵道件摆动至竖直状态,所述转动件转动产生升力,带动无人机向上飞起,所述第二舵机工作带动控制电机座摆动调节转动件角度进行无人机飞行角度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426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