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4682.5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4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申屠华斌;魏俊;周华;李祖荣;赵立佳;宋亮;毛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沈敏强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约 用地 合建 水厂 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配水井、合建式水处理构筑物、排泥水池和加氯加药间;
所述合建式水处理构筑物包括依次沿水流输送方向设置的絮凝池、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和清水池,其中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和V型滤池依次相邻合建,所述清水池为全地埋式结构且下叠于所述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和V型滤池的底板下方;
所述稳压配水井的进水端经原水输水管连通水源地,稳压配水井的出水端经原水进水管连通所述絮凝池进水端,原水进水管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止回阀和管式静态混合器,该原水进水管上所述止回阀和管式静态混合器之间接有延伸至所述加氯加药间的加氯管和加药管;
所述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底部经排泥管连通所述排泥水池,所述V型滤池经反冲洗废水管连通排泥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水池下叠于所述加氯加药间的底板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水池内设有排泥水泵,排泥水泵经排泥水管连通所述原水进水管的稳压配水井和止回阀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位于其长度方向两端,在絮凝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依次设有若干絮凝区间,絮凝区间内在絮凝池宽度方向经若干依次交替布置的导流隔墙Ⅰ和导流隔墙Ⅱ分隔形成若干絮凝格,其中导流隔墙Ⅰ形成对应絮凝格上部的过流通道,导流隔墙Ⅱ形成对应絮凝格下部的过流通道,在絮凝格内设有水流混合设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依次设置的絮凝区间内导流隔墙Ⅰ和导流隔墙Ⅱ之间的间距依次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混合设施为模块化可拼装式,水流混合设施安装沿水流方向依次由密到疏,为网格或折板,其设计间距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沿长度方向在底部的沉泥区设置若干隔墙,将沉淀区分为若干组,每组沉泥区底部设置一刮泥小车,池体底部设置一定的坡度,坡向池体两侧并在末端设置用于收集污泥的沉泥管;
所述沉泥区上部斜管区,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若干斜管,斜管可为正六边形;斜管区上部为清水区,清水区通过集水渠,集水渠连接进入至所述V型滤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滤池内设置n格,每格V型滤池的池深方向上,上部为进水区,中部设置过滤滤料,底部为出水区并在底板上布置曝气管,出水区的水沿着集水堰进入集水渠中,然后进入至下方的所述清水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建式水处理构筑物中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和V型滤池均具有两组,且均沿合建式水处理构筑物中心轴线两侧对称式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氯加药间经加氯管连通所述清水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用地的合建式供水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池体、斜管沉淀池池体的主体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场拼装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46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墨铸管表面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漂浮式自动巡游生态水质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