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放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6171.7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4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桑振群;杨浩;朱桂斌;李俊芝;沈宇;杨浩宇;张帅;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49/32 | 分类号: | B65H49/32;H02G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肖云杰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放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放线装置,包括连接于中间套两端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下端盖与绕线盘同步转动相连,中间套内设有可相对转动的转轴,转轴一端贯穿上端盖并连接握把,中间套内的轴段上同步转动设有两个固定触圈,中间套内设有同步转动的两个转动触圈,转动触圈与固定触圈一对一贴合;转轴内设有两根输入线,一端穿过转轴侧壁延伸至中间套内并与两个固定触圈电连接,另一端伸出至转轴外;中间套内设有两根输出线,一端与两个转动线圈电连接,另一端穿过中间套侧壁延伸至中间套外。本发明中绕线盘离地较低且竖向转动,重心低、向后牵引力小,放线难度低;通话机与绕线盘上的线材电刷连接,线路检测时不需要停止和拆装通话机,线路检测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通讯系统的线路铺设中放线器的使用较为频繁,使用时,放线装置中绕线盘旋转进行放线工作。在城市、郊区或者地势平坦的区域可以汽车或者摩托车为载体,托运放线装置进行放线工作;但通讯系统的线路铺设任务更多的需要在野外进行,受野外复杂地形的限制,需要人工徒步进行放线工作。目前,人工徒步放线一般使用背负式放线车,如中国专利CN200720070597.2一种背负式光缆收放装置,其中,绕线盘转动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上设有背带以方便人工背负行进放线。
采用背负式放线车进行放线工作存在如下弊端:1)背负行进放线中,背负式放线车距离地面较高,放线人员的重心不稳,且绕线盘旋转放线时存在一定向后的牵引力,尤其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中国专利CN201420142473.0 背负式放线架中,通过在绕线盘的一端加装电机来驱动绕线盘转动,以降低背负行进放线时放线人员所受向后的牵引力,但电机无疑会增加背负式放线车的重量,导致背负行进放线的难度进一步增加;2)人工背负能力有限,难以实现多路线路同时铺设;3)在放线过程中,为保证铺设线路的有效性,需要定时或定距离进行线路检测,进行线路检测时,放线人员将通话机或信号发送装置与所背负线材的端部连接,检测人员通过与已放出线材的端部连接的通话机或信号接收装置与放线人员进行通讯或信号确认,由于背负行进放线时所背负线材随绕线盘转动,因此在进行线路检测时,放线人员必须停下连接通话机或信号发送装置,检测完成后拆卸通话机或信号发送装置,方可继续背负行进放线,线路检测所耗时间较多,导致铺设线路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持式放线装置,解决目前野外放线采用背负式放线车放线难度大且线路检测不便的问题,取得降低放线难度、提高放线效率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手持式放线装置,包括绕线盘和手持件,手持件包括呈管状的中间套,中间套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中间套通过下端盖与绕线盘同步转动相连;
中间套内设有同轴并可相对转动的转轴,转轴的一端贯穿上端盖并固定连接有握把以供放线人员握持,转轴上凸起设有一圈轴肩且所述轴肩抵接于上端盖的内端面,转轴位于中间套内的轴段上同步转动套设有两个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固定触圈,中间套内还设有与之同步转动的两个转动触圈,两个转动触圈与两个固定触圈一对一贴合以便在中间套和转轴相对转动时保持电连接;
转轴也呈管状结构,转轴内设有两根输入线,两根输入线的一端穿过转轴侧壁上开设的走线孔延伸至中间套内并与两个固定触圈一对一电连接,两根输入线的另一端朝握把伸出至转轴外以便外接;
中间套内设有两根输出线,两根输出线的一端与两个转动线圈一对一电连接,两根输出线的另一端穿过中间套侧壁上开设的走线孔延伸至中间套外以便与缠绕在绕线盘上的线材的端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绕线盘包括两个连接板和连接于两个连接板之间的绕线辊,一连接板上贯穿开设有与绕线辊同轴的轴孔,下端盖的外端面凸起形成有呈两段式阶梯轴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大径段靠近中间套,大径段上螺纹连接有锁紧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6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药土壤残留联合治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油气集输用缓蚀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