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染色体臂杂合性缺失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7096.6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3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管彦芳;李彩琴;刘涛;方欢;郝时光;程海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吉因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吉因加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B20/20 | 分类号: | G16B20/2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李小焦;彭家恩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染色体 臂杂合性 缺失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鉴定染色体臂杂合性缺失的方法和装置。本申请方法从肿瘤配对血细胞样本中获取胚系SNV突变位点,过滤筛选获得杂合位点集;再利用染色体长臂和短臂上的各杂合位点的突变支持数,计算Ratio值,进而计算z_score值及其阈值,以此判断各杂合位点的LOH状态,再以此判断染色体臂是否发生杂合性缺失。本申请鉴定染色体臂杂合性缺失的方法和装置,能够覆盖更多杂合位点,检测LOH的分辨率更高,能够高效、灵敏、准确的实现待测肿瘤样本两个染色体臂的LOH状态鉴定。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染色体臂杂合性缺失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鉴定染色体臂杂合性缺失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是在肿瘤细胞中一种非常常见的DNA变异,很多癌症的发生与染色体条带上发生LOH存在很明显的相关性。抑癌基因的LOH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如胶质瘤;胶质瘤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在50-60岁,平均发生率为每年13.5人每10万人。广义上的胶质瘤是指神经上皮组织衍化的肿瘤,即神经上皮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神经上皮肿瘤分为6类: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脉络丛肿瘤、松果体细胞瘤、神经元肿瘤、低分化及胚胎性肿瘤。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组织学的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胶质瘤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因此,WHO分级相同的个体间预后有着较大的差异。胶质瘤的分子标志物主要包括:IDH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染色体1p/19q缺失、EGFR扩增和EGFRvIII突变、BRAF基因融合和点突变、Ki-67;其中,Ki-67是一个395kD的抗原。统计表明,检测染色体臂1p和19q共缺失在诊断少突胶质细胞瘤及判断患者预后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染色体臂杂合性缺失检测方法主要有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于杂合性缺失分析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其中,FISH是目前病理检验基因CNV的金标准方法;但是该方法步骤繁多,容易造成信号丢失,造成假阴性结果;除此之外,FISH只能定性检测、不能定量。ddPCR是一种核酸分子绝对定量技术,该方法存在通量不高、操作复杂、只能定性分析杂合性缺失、容易污染等不足。aCGH虽然具有相对较高的分辨率、灵敏度、通量,但是该方法无法鉴定断点的具体位置。
总之,目前传统的方法,如FISH、ddPCR、aCGH等,存在操作繁琐、分辨率低等问题。如何提高染色体臂杂合性缺失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鉴定染色体臂杂合性缺失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鉴定染色体臂杂合性缺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杂合位点集获取步骤,包括从肿瘤配对血细胞样本中获取胚系SNV突变位点,过滤筛选位点深度大于100×,且突变频率在0.2~0.8范围内的杂合位点集;
杂合位点分析步骤,主要是分析杂合位点在配对肿瘤样本中的检出情况,包括结合配对肿瘤样本的比对结果文件和杂合位点集,获得配对肿瘤样本中杂合位点的突变支持数,将配对的血细胞样本的参考序列基因型、非参考序列基因型的序列个数分别记为N1和N2,将待测的肿瘤样本的参考序列基因型、非参考序列基因型的序列个数分别记为T1和T2;
杂合位点杂合性缺失判断步骤,包括获取位于染色体长臂(q)和短臂(p)上的杂合位点集,以及各杂合位点的突变支持数,即N1、N2、T1和T2,计算各杂合位点的Ratio值;根据染色体长臂和短臂上各杂合位点的Ratio值的平均值μ和方差σ,计算染色体臂上所有杂合位点的z_score值,如果杂合位点的z_score值大于z_score阈值,则该杂合位点有发生杂合性缺失,否则没有发生杂合性缺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吉因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吉因加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吉因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吉因加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70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事件的图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型线上更新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