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复合导电长丝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8194.1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9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周仪;华东;何卫星;华桂英;佘雪;华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纺织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1/09;D01F1/10;D01D5/253;D01D5/34;D02G3/44;D02J1/08;B32B27/02;B32B27/36;B32B27/12;B32B27/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黄婵娟 |
地址: | 2140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复合 导电 长丝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复合导电长丝及其应用,属于纺织领域。本发明所述制备抗菌复合导电长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成纤聚酯、聚烯烃、导电碳黑按照质量百分比1:0.1~0.5:0.1~1混合均匀,得到导电聚酯;将银离子抗菌剂与成纤聚酯按照质量比0.2~0.4:1,混合均匀,得到抗菌聚酯;之后将导电聚酯和抗菌聚酯按照质量比0.4~2:1进行混合,双螺杆造粒,得到抗菌导电母粒;(2)以抗菌导电母粒为芯层,皮层聚酯为皮层进行复合纺丝,得到抗菌复合导电长丝。本发明的抗菌导电复合长丝,断裂强度≥2.6cN/dtex;单位电阻:1.0~99╳10supgt;6/supgt;Ω/cm;抑菌率:≥9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复合导电长丝及其应用,属于纺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防静电抗菌复合面料的生产多采用导电纤维与抗菌纤维进行复合制作防静电抗菌复合面料,该方式导电纤维仅起到防静电的作用,抗菌功能需由抗菌纤维来承担,面料制作成本较高;也有采用普通面料进行抗菌和防静电整理制作防静电抗菌复合面料,制作简单成本也较低,但耐久性不是很好,特别是防静电性能;还有采用导电纤维制作防静电面料,再进行抗菌后整理,该方式也较常用,操作简单成本略高。以上所有制作防静电抗菌复合面料的方法都会涉及到两种功能性纤维或采用后整理的方法,操作相对繁琐。
而采用抗菌复合导电长丝制作防静电抗菌复合面料,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其中抗菌复合导电长丝的制作是关键,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抗菌导电纤维如采用简单的皮芯结构(如同芯圆、偏芯圆、多芯等),抗菌导电层在外易产生脱落,影响产品的耐久性和纤维表面;抗菌导电层在内抗菌、导电功能较弱,影响产品的功能性。
发明人团队曾开发过抗菌复合导电长丝,采用了导电母粒作为芯层材料,抗菌母粒添加到皮层中,通过该方法制作的抗菌复合导电长丝,导电性和抗菌性尚可,但由于皮层中添加了抗菌母粒,影响了纤维的单位强度,由此造成了成品率相对不高,另外纤维表层较糙,对后加工有一定要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目前抗菌导电纤维存在抗菌、导电功能弱;且耐久性、力学性能差,纤维表面不光洁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采用导电母粒与高浓度的抗菌母粒进行复配,制作抗菌导电母粒,并以此作为抗菌复合导电长丝的芯层材料,而皮层材料采用成纤聚酯与不超过3%的聚乙二醇(PEG)复合,在不影响导电性和抗菌性的前提下,纤维表面改善,提高了纤维强度和纤维的成品率,同样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优。而且,本发明采用4~6角的多星结构,使得抗菌复合导电纤维在进行染整等处理的过程中,圆型纤维的外圈逐渐被消耗,特别是皮层纤维的边角处较易分解脱离,内部的功能型材料逐步暴露出来,在确保导电性的同时,高浓度的抗菌材料被逐步释放,起到了良好的抗菌性。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抗菌复合导电长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抗菌导电母粒的制备:
将成纤聚酯、聚烯烃、导电碳黑按照质量百分比1:0.1~0.5:0.1~1混合均匀,得到导电聚酯;将银离子抗菌剂与成纤聚酯按照质量比0.2~0.4:1,混合均匀,得到抗菌聚酯;之后将导电聚酯和抗菌聚酯按照质量比0.4~2:1进行混合,双螺杆造粒,得到抗菌导电母粒;
(2)纺丝:
以步骤(1)的抗菌导电母粒为芯层,皮层聚酯为皮层进行复合纺丝,得到抗菌复合导电长丝;其中抗菌复合导电长丝的截面为四角星、五角星、六角星;皮层聚酯是由成纤聚酯与聚乙二醇(PEG)组成,成纤聚酯与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x:x,x为0~0.03。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所述的成纤聚酯包括PET、PBT、PTT、COPET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纺织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纺织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81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