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及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9666.5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7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钱忠东;李泽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罗敏清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游移 泡空化 稳定 产生 装置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管体内设有流动通道;该流动通道包括沿流动方向依次平滑连接的收缩段、喉部段、过渡段和扩散段,任意两段连接处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均相同,流动通道横截面均为方形或者圆形;流动通道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即中轴线;
喉部段各处的横截面为定值,收缩段、过渡段及扩散段横截面面积沿流动方向是变化的,其变化规律由上述各段的控制线决定;若流动通道横截面为方形,控制线为流动通道各处横截面的同侧对角点相连的平面曲线,若流动通道横截面为圆形,控制线为经过中轴线的平面与流动通道边缘相交的曲线;
其中,收缩段的控制线满足如下方程:
式中,
Y为收缩段某一横截面上的控制线与中轴线的距离;
Y1为收缩段首端横截面上的控制线与的距离;
Y2为收缩段末端横截面上控制线与中轴线的距离;
X为收缩段某一横截面与收缩段首端横截面的距离;
Xm取值范围为0.2-0.8;
L为收缩段长度;
n为3-7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Xm取值范围为0.4-0.6。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收缩段收缩比为3-8,收缩比为收缩段首端横截面面积与末端横截面面积之比。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喉部段长度不超过喉部段横截面特征长度的2倍,若流动通道横截面为方形,则该特征长度为喉部段横截面的边长;若流动通道横截面为圆形,则该特征长度为喉部段横截面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渡段控制线为朝流动通道内凸的圆弧,其圆心角不大于1.5°,过渡段末端横截面面积与其首端横截面面积之比不小于1.2,过渡段控制线首端横截面处与中轴线平行。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扩散段控制线为直线,其与中轴线夹角等于过渡段控制线的圆心角。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收缩段首端设有入口段。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装置流动通道初步参数;
(2)依据实验液体的抗拉强度、实验液体的饱和蒸汽压、该装置首端截面压力、收缩段收缩比以及伯努利方程确定该装置进口截面流速范围;其中,收缩段收缩比为收缩段首端横截面面积与末端横截面面积之比;
(3)用数值模拟方法校核装置流动通道的流态:若收缩段和过渡段的近壁面均未发生流动分离,则可认为此时的装置参数为最终参数;若收缩段或者过渡段发生流动分离,则回到第(1)步调整相应段的参数。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若收缩段发生流动分离,则回到第(1)步,减小收缩段收缩比,或者增大收缩段长度,或者减小Xm,或者减小n。
10.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游移泡空化稳定产生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段控制线为朝流动通道内凸的圆弧,步骤(3)中,若过渡段发生流动分离,则回到第(1)步,减小过渡段控制线圆心角,或增大过渡段末端横截面面积与其首端横截面面积之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96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