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用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9927.3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0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新井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64 | 分类号: | B65G47/64;B65G13/07;B65G15/20;B65G13/11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输送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转向用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包括由上下平行设置的内顶杆和内底杆组成的机架;固定于机架的上表面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前者包括输送辊,后者包括输送带,两者的输送方向垂直;内顶杆上倒装有第一气缸,其电机轴上固定有顶升板;顶升板的顶端滑动设置于内顶杆上,其底端具有高度差,并与顶升板支撑件始终抵接;第一气缸驱动顶升板沿X轴方向移动,同时两者沿Z轴方向移动,并将内顶杆及第二输送机构顶升至输送带的上表面高于输送辊的上表面。本发明的优点有:第一气缸倒装于内顶杆上,将一个顶升气缸的气缸轴承受重力均布于至少两个所述顶升板上使得升降过程更加稳定,降低维修和保养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用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输送线对产品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改变其输送方向,即存在着需要90°转向输送的情况。当对产品进行90°转向输送时,常用的做法是设置两个相互垂直放置的输送线,当产品被往前输送到达垂直输送机上时,迫使产品进行90°垂直换向;这种设计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产品倾翻、偏向一边甚至出现掉落现象,为此需要在两输送机拐角处设置挡板进行阻挡保护。另一方式就是在90°垂直换向处的两输送机之间连接一90°弧形动力辊道输送机,可以较有效的使产品进行90°垂直换向输送,其缺陷是动力辊子要做成圆锥形,两侧机架要做成圆弧形,制作安装要求较高,成本较高。此外,上述两种设计方式均存在占地面积大,且如若产品输送无需转向时,则该装置失去效用,浪费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1721145048.7所揭示的“用于电器元件的输送转向装置”中已提出解决方案。该技术中当产品移动至第二输送线时通过顶升气缸将第二输送线顶升至第一输送线上表面,并实现输送方向的转向。在第二输送线上升过程中,顶升气缸需承受第二输送线以及其上承载的产品的所有重量,故长期使用后将大大缩短顶升气缸的使用寿命,增加后期维修和更换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转向用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转向用输送装置,包括
机架,至少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内顶杆和内底杆;所述内底杆上垂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内顶杆的连接杆;
输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至少包括输送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至少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所述输送辊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第一状态,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输送辊的上表面;第二状态,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输送辊的上表面;
顶升机构,包括倒装于所述内顶杆上的第一气缸,固定于其电机轴远端的顶升板,以及顶升板支撑件;所述第一气缸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内顶杆的设置方向一致;所述顶升板的顶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内顶杆上,其底端具有高度差,并与所述顶升板支撑件始终抵接;启动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顶升板沿X轴方向移动,同时两者在所述顶升板支撑件的支撑下沿Z轴方向移动,并将所述内顶杆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顶升,直至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输送辊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内顶杆上设置有滑槽连接件,所述滑槽连接件上形成有抵接于所述内顶杆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顶升板的顶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通孔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轴伸缩行程。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沿其设置方向滑动的槽轮,所述槽轮与所述内顶杆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并与所述内顶杆同步升降;所述内顶杆相对所述内底杆上下移动,且所述内底杆的长度为所述机架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机架还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外顶杆和外底杆,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所述外底杆位于所述内底杆的端部,并垂直连接两根沿Y轴方向平行设置的所述内底杆;所述外顶杆位于所述内顶杆的外侧,且其设置方向与所述内顶杆的设置方向垂直;所述外顶杆的长度等于所述机架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新井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新井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99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拉伸移除背胶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高透性光学UV固化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