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凝露环网柜的内循环温控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0000.7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2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戴国庆;沙庭进;杨崇庭;王洪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灌云县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28;H02B1/30;H02B1/32;F24H3/02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凝露环网柜 循环 温控 装置 方法 | ||
一种防凝露环网柜的内循环温控装置及方法,涉及防凝露环网柜领域,为了解决传统的环网柜不具备循环控温的效果,对环网柜内部的温度没办法很好的把握,散热效果较差,不能进行有效的控温,给环网柜的使用带来不便,除湿效果非常不明显。通过上控温机构产生热气,下控温机构对防凝露环网柜内进行降温处理,达到循环控温的效果,确保防凝露环网柜内始终处在恒温的状态,提高了循环控温的效率,达到了对水箱内的水循环利用的效果,节约了水资源,保证了冷却的效果,提高了防凝露环网柜内的升温效率,保证了防凝露环网柜内始终处在干燥的状态,有效的避免防凝露环网柜内凝露现象的产生,从而保障防凝露环网柜的安全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凝露环网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凝露环网柜的内循环温控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与电网建设的高速发展,环网柜,即环网供电单元RMU,作为一种安装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不受位置限制等多个特点,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发展较快的智能电网配电设备,主要用于放射性、干线式和环网供电的开闭站、终端配电站以及户外箱式配电站等配电设备中。环网柜一般安装于室外,柜体下部有电缆沟,部分电缆盘绕在电缆沟中,电缆进入到环网柜中时,一般采用塔型密封圈进行密封,防止电缆沟中的水汽与潮气沿着电缆进入到环网柜中。在实际中,密封圈安装过程存在瑕疵,密封圈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老化,电气设备在维修过程中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密封效果不佳,大量的水汽与潮气,容易沿着下方电缆进入到环网柜与柜体内电气设备中,尤其在高温季节,或者用电负荷较大的时候,环网柜下方电缆沟中的电缆发热严重,电缆沟中的水份蒸发转变为水蒸气,大量进入柜体内,当柜体内部空气中的温度与湿度分布不均时,在冷热与湿度差较大区域与界面上,就非常容易出现凝露现象,容易导致电气绝缘上电气元件引起爬电、闪络事故,从而加剧影响设备绝缘性能,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放电严重时,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传统的环网柜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的环网柜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具备循环控温的效果,对环网柜内部的温度没办法很好的把握,因此没有办法消除柜内湿度与温度分布不均问题,也没有办法避免凝露现象发生。
2、传统的环网柜在使用的过程中,在对环网柜内部进行冷却降温时一般使用散热风扇和散热孔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不能进行有效的控温,给环网柜的使用带来不便。
3、传统的环网柜在对内部进行除湿时,通常是在内部安装除湿器,通过除湿器降低柜内空气中的水份,降低柜内空气湿度,由于受限于环网柜中取电功率影响,除湿器功率较小,当大量水蒸气进入柜内时,除湿效果非常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凝露环网柜的内循环温控装置及方法,通过温度感应器实时感应防凝露环网柜内的温度,并控制上控温机构和下控温机构的启动,控制防凝露环网柜内的温度,达到循环控温的效果,确保防凝露环网柜内始终处在恒温的状态,提高了循环控温的效率,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盘管对防凝露环网柜内进行冷却,使用过的水再通过制冷器和冷凝管降温后,回流至水箱内,达到了对水箱内的水循环利用的效果,节约了水资源,确保了进入盘管内的水始终是冷却的状态,保证了冷却的效果,热风机产生的热气通过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流至连接管,并通过喷头喷洒至防凝露环网柜,使喷头可以将热气快速的喷洒至防凝露环网柜内,提高了防凝露环网柜内的升温效率,通过吸水棉对防凝露环网柜内的湿气进行吸附,并通过电加热棒对吸水棉进行快速烘干,电加热棒转动对防凝露环网柜内的湿气进行烘干,保证了防凝露环网柜内始终处在干燥的状态,有效的避免防凝露环网柜内凝露现象的产生,从而保障防凝露环网柜的安全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灌云县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灌云县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0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