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理汞污染的真菌、生物菌剂及应用和除汞方法以及鉴定治理汞污染能力真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2942.9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方卫国;吴聪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5 | 分类号: | C12N1/15;C02F3/34;B09C1/10;C02F101/20;C12R1/77;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戴嵩玮 |
地址: | 310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理 污染 真菌 生物 应用 方法 以及 鉴定 能力 | ||
本发明提供了治理汞污染的真菌、生物菌剂及应用和除汞方法以及鉴定治理汞污染能力真菌的方法,涉及生物除汞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治理汞污染的绿僵菌属真菌、8种非绿僵菌属真菌,鉴定治理汞污染能力真菌的方法,并提供了负责清除甲基汞和二价汞的酶,为以后重组菌治理汞污染提供了基因基础。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真菌或生物菌剂,当将其应用于水体时,可通过培养和过滤等的方法清除水体中的甲基汞和二价汞,当应用于土壤时,将能与绿僵菌形成共生关系的植物种植在污染的土壤上,接种绿僵菌后,绿僵菌能利用根际分泌的营养物质在植物根际生长,消除土壤中甲基汞和二价汞,降低植物体内甲基汞和二价汞的累积量,从而达到治理汞污染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除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治理汞污染的真菌、生物菌剂 及应用和除汞方法以及鉴定治理汞污染能力真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汞是地壳中天然存在的组成成分,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它是常温常压条 件下唯一存在的液态重金属元素。汞在环境中以无机汞或有机汞的形式存 在。无机汞主要包括金属汞、亚汞(Hg22+)、二价汞离子(Hg2+)。二价汞离 子还可以和碳原子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形成有机汞化合物,如甲基汞 (MeHg)等。二价汞离子(Hg2+)具高度电子亲和性,能与含有硫、氧、氮等电子供体的基团如巯基、羰基、羧基、羟基、氨基、磷酰基等以共价键 的形式结合,而这些基团均是生物内最重要的活性基团,它们与Hg2+以共价 结合后即失去活性,因此Hg2+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对包括人 类在内的生命体造成巨大的危害。甲基汞也与蛋白巯基发生反应,使得蛋白 子分子发生“硫汞化”,进而失去活性。对于人类而言,甲基汞具有极强的 神经毒性。甲基汞容易被动植物吸收而在食物链和生物圈中富集放大,污染农产品、淡水和海产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由于汞具 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富集性以及远距离传播的特点,被认为是三大最危 险的金属元素之一,美国环保署把汞列为129种危险化学品之一,并已被列 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清单中。
目前对于汞污染的治理,多以钝化剂或细菌为主,并没有关于真菌治理 汞污染的记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治理汞污染的真菌、生物菌剂及应用 和除汞方法以及鉴定治理汞污染能力真菌的方法,利用发现的野生型真菌进 行汞污染的治理,不存在基因污染,并且清除环甲基汞和二价汞污染的效率 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治理汞污染真菌,所述真菌表达甲基汞去甲基酶MMD和 二价汞还原酶MIR;
所述真菌包括绿僵菌属(Metarhizium)真菌和非绿僵菌属真菌,所述非 绿僵菌属真菌包括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大孢树粉孢 Oidiodendron maius,所述烧土火丝菌Pyronema omphalodes,煤油霉菌 Amorphotheca resinae,Cadophora malorum,Hyaloscypha bicolor, Pseudogymnoascussp和Exophiala oligosperma。
优选的,所述甲基汞去甲基酶MMD的编码基因的Genbank accession number为XP_007825874;所述二价汞还原酶MIR的编码基因的Genbank accession number为XP_007824121。
优选的,所述绿僵菌属真菌包括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褐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贵州绿僵菌(Metarhiziumguizhouense)、大孢绿僵菌(Metarhizium majus)和蝗绿僵菌(Metarhiziumacrid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29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内外镜制作边缘倒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机壳注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