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企业温室气体来源捕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5006.3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3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念;邓资银;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陈圣清 |
地址: | 101199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企业 温室 气体 来源 捕捉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企业温室气体来源捕捉系统,属于碳减排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采集子系统,用于对企业环境中的气体进行采集并进行温室气体检测;处理子系统,用于对采集子系统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温室气体来源。本发明能够在正常检测状态下,先对企业环境进行整体监控,然后再根据处理分析的结果逐一排查运作设备,以解决现有的企业在进行温室气体的来源捕捉时效率较低、精准度也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减排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企业温室气体来源捕捉系统。
背景技术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称为“温室效应”。氢氟碳化合物(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4)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上述所提及之: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以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
现有的技术中,对于一个大型的企业来说,想要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源进行监控实属不易,企业的工厂内同时运作的设备众多,如果每个设备的检测设备都同时开启运作,无疑会耗费较大的能源,但是现有的检测系统中,很难有针对性的对运作设备进行气体来源捕捉,逐一排查会增大排查的工作量,对于温室气体的来源捕捉效率较慢,精准度也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企业温室气体来源捕捉系统,包括:
采集子系统,用于对企业环境中的气体进行采集并进行温室气体检测,所述采集子系统包括第一检测模块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对企业的总体排放数据进行整体检测,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对企业内的运作设备一一进行独立检测;
处理子系统,用于对所述采集子系统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所述温室气体来源;
其中,所述处理子系统的处理步骤包括:
先启动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对企业的总体排放数据进行整体检测,获得温室气体总流量和各个温室气体的占比;
根据所述温室气体总流量和各个温室气体的占比,计算获得第一风险值;
将所述第一风险值与预先设定的排放总阈值相比;若小于,则输出排放未超标指令,不进行来源检测;若大于,依次交替启动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进行检测,获得每个所述运作设备的排放的温室气体种类和流量;
根据所述运作设备的排放的温室气体种类和流量和所述各个温室气体的占比,获得每种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对应的所述运作设备。
优选的是,还包括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企业环境的总体排放数据以及企业内所有运作设备的设备排放数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均包括采集单元以及检测单元;所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排放温室气体以及采集排放温室气体的流量,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排放温室气体的成分及成分占比;
所述排放温室气体包括氢氟碳化合物、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全氟碳化合物以及六氟化硫。
优选的是,所述处理子系统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三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获得所述第一风险值;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库的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并获得每个运作设备的设备风险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5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