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硼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5202.0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0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基峰;王芳;王晓艳;耿伟峰;张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嵩山硼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91 | 分类号: | C01B32/991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关璐琪 |
地址: | 45247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 生产工艺 | ||
1.一种碳化硼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原材料制成糊状物料,然后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物料,所述原材料包括硼酸、多种碳素材料、水以及粘接剂;
步骤2:将适量颗粒物料投入长晶装置进行长晶处理,每隔4-5小时,往长晶装置内添加适量颗粒物料,添加2-3次,对长晶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冷却、净化处理并收集其中的原材料后再排放,最后一次添加颗粒物料8-10小时后长晶结束;
步骤3:长晶结束后将长晶完成的块状碳化硼取出,自然冷却后,剥离其表面未参与长晶的原材料后,将剩下的块状碳化硼进行破碎、酸洗、研磨处理,根据需要制成粒度不同的碳化硼颗粒;
步骤4:将步骤2中收集的原材料、步骤3中剥离的原材料重新投至长晶装置进行二次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硼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制粒机包括中空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筒体(2),所述筒体(2)上部设有进料仓(3),筒体(2)内设有转杆(4),所述转杆(4)上设有螺旋推送叶(5),转杆(4)由设置在筒体(2)顶部的驱动电机(6)驱动其转动,筒体(2)底部沿周向设有多根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与颗粒模具(8)的一端连接,颗粒模具(8)的另一端设有延伸至筒体(2)外部的方形管(9),底座(1)上设有气缸(10),所述气缸(10)的伸缩端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片在方形管(9)内上下移动的刀片(12),底座(1)外围设有集料槽(13),集料槽(13)的底部设有多个与所述颗粒模具(8)对应的镂空结构(15),对应集料槽(13)的下部设有收集斗(14),收集斗(14)的下部顺接有收集箱(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硼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长晶装置包括底托(17),所述底托(17)上设有坩埚(20),所述坩埚(20)的外部罩设有炉体(21),所述炉体(21)的外部沿轴向设有多块板架,所述底托(17)的上方通过多根立杆(18)支撑有顶板(19),底托(17)、顶板(19)之间转动设有多根分别与多块所述板架螺接的第一丝杆(24),多根所述第一丝杆(24)上均设有传动轮,多个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26)传动连接,其中一根第一丝杆(24)由设置在顶板(19)上的第一伺服电机(25)通过齿轮结构驱动其转动;底托(17)、顶板(19)之间转动设有三根第二丝杆(27),每根所述第二丝杆(27)均与滑动安装在所述立杆(18)上的升降架(29)螺接,所述升降架(29)上还设有针对所述坩埚(20)的石墨电极(30),每根第二丝杆(27)均由各自的第二伺服电机(28)通过齿轮结构驱动其转动;顶板(19)上设有与坩埚(20)对应的排烟罩(22),所述排烟罩(22)的顶部设有排烟管(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硼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模具(8)包括一端与所述出料管(7)螺接的连接筒(8-1),所述连接筒(8-1)的内部设有隔板(8-2),所述隔板(8-2)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通孔(8-3),挡板上还设有多根加热棒(8-4),连接筒(8-1)的另一端螺接有端头(8-5),所述端头(8-5)的中间设有出口(8-6),出口(8-6)外端设有与所述方形管(9)连接的方形接头(8-7),所述加热棒(8-4)延伸至所述出口(8-6)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化硼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20)的底部设有多根支撑腿(31),所述支撑腿(3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底托(17)上开设有两道与所述支撑腿(31)对应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硼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原材料还包括发泡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硼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硼酸与碳素材料的份量比为5: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化硼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采用碳酸氢钠。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化硼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每次往所述长晶装置中添加颗粒物料,第二伺服电机(28)转动,使得石墨电极(30)向上提升,控制石墨电极(30)伸入坩埚(20)内原材料表面以下的深度为原材料总深度的1/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嵩山硼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嵩山硼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52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