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蓄热型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05511.8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5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智信共赢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5 | 分类号: | E04F13/075;E04F13/074;E04F13/076;E04F13/22;F28D20/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蓄热 装配式 建筑 保温 墙体 | ||
1.一种高效蓄热型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包括固定安装于建筑墙体外侧的墙体主体(1),所述墙体主体(1)与建筑墙体之间连接有膨胀螺栓(2),用来实现墙体主体(1)的稳定安装,且所述墙体主体(1)的上端开设有楔槽(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置槽(4),开设于所述墙体主体(1)的下端内部,所述容置槽(4)的内侧活动设置有楔块(5);
集热片(6),均匀设置于所述墙体主体(1)的外壁,用来实现热量的高效吸收;
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一体化设置于所述墙体主体(1)的内侧,所述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10),且所述通孔(10)的内侧活动设置有导热柱(11),用来实现热量的接触传导和墙体蓄热;
第一隔热板(14),嵌入安装于所述墙体主体(1)侧壁,所述第一隔热板(14)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气囊(15),用来实现对建筑内部温度的实时监测;
第二隔热板(16),嵌入安装于所述墙体主体(1)的内侧,所述第二隔热板(16)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气囊(17),用来实现自动控温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蓄热型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螺栓(2)等角度贯穿于墙体主体(1)的边角处并与建筑墙体进行连接,且所述墙体主体(1)下端设置的楔块(5)与相邻墙体主体(1)上端开设的楔槽(3)凹凸配合,并所述楔块(5)为保温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蓄热型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片(6)的表面呈六边形结构设置,并且所述集热片(6)为吸热金属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蓄热型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将墙体主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三组空腔(9),并且位于中间的所述空腔(9)的内侧填充有满仓的作为相变材料的固态石蜡,用来实现高效的蓄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蓄热型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变化的弹性膜片(12),用来实现对通孔(10)的封堵,且所述弹性膜片(12)侧壁与通孔(10)的内壁熔接呈一体化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蓄热型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柱(11)为铜材质结构,且所述导热柱(11)与通孔(10)构成伸缩结构,并且所述导热柱(11)的外壁贴合于通孔(10)的内壁,同时所述导热柱(11)靠近弹性膜片(12)的一端外侧一体化设置有连接柱(1101),而且所述连接柱(1101)的直径小于导热柱(11)的直径,所述连接柱(1101)与弹性膜片(12)的中间位置粘接固定,所述导热柱(11)的长度大于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到墙体主体(1)内壁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蓄热型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7)内侧安装的弹性膜片(12)的弹力小于第二隔板(8)内侧安装的弹性膜片(12)的弹力,且所述第二隔板(8)的内侧安装的导热柱(11)的端头固定安装有导热板(13),并且所述导热板(13)为铜材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蓄热型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15)整体呈矩形环状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气囊(15)贴合于建筑墙体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气囊(15)与第二气囊(17)之间连接有输气管(19),同时所述第二气囊(17)的厚度小于其外侧的第二隔热板(16)的厚度,而且所述第二气囊(17)与导热板(13)的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蓄热型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5)与墙体主体(1)之间连接有调位气囊(18),且所述调位气囊(18)整体呈环形结构设置,并且所述调位气囊(18)与第一气囊(15)之间连接有输气管(19),同时所述楔块(5)与容置槽(4)构成伸缩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智信共赢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智信共赢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55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载激光远程夜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测试设备及其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