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专用线货车装载质量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8018.1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1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曹宏坚;唐健琼;赵庆北;曾惠明;顾欣;蒋恺;曾还尤;吕任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4 | 分类号: | G01G19/04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谭月萍 |
地址: | 530029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线 货车 装载 质量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专用线货车装载质量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系统包括室外机模块和安装在钢轨上的称重模块,室外机模块包括工控机、称重信号处理器、车号主机和显示器,称重模块与称重信号处理器连接,称重信号处理器、车号主机和显示器分别与所述工控机连接。本发明采用成本相对较低、安装方便、适于普通货运站和专用线推广使用的检测装置,从装车源头站开始检测卡控,可以最有效地防止超、偏载车辆上线运行,保障货运装载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专用线货车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专用线货车装载质量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已在全路各编组站和较大货运站推广使用并被纳入铁总进行统一考核,有效遏制了货车装载超偏载现象,保障了货运安全。但对于装车量不大的一般货运站和专用线,若安装超偏载检测装置则投资过大,且施工困难,不适于大面积推广,因此这些车站和专用线目前都缺乏有效的超、偏载检测设备,在装车完成后不能确定车辆是否超载、偏载,造成较多超、偏载车辆上线运行,直接危及行车安全,直到经过装有超偏载检测装置的车站才能检出处理。这些问题对行车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
目前铁路货运计量设备有装载机电子秤、皮带秤、吊钩秤、地磅等,这些设备都是在装车过程中检测重量,辅助判断货物重量,不能检测装车完成后的最终状态,且时常发生不能检测偏载,装车超偏载的情况。多数车站配备轮重测量仪,能够在装车后检测车辆总重和轮重、计算出偏载,但是操作麻烦、效率很低,只适用于少数问题车辆的称重复核。超偏载检测装置、轨道衡可以实现货车超载、偏载自动检测,但投资过大,不适于在普通货场与专用线推广应用,且轨道衡不能有效检测偏载偏重。大量装车源头站车辆的超、偏载检测是目前铁路货运部门亟待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专用线货车装载质量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成本低、安装方便、适于普通货运站和专用线推广使用的检测装置,从装车源头站开始检测卡控,可以最有效地防止超、偏载车辆上线运行,保障货运装载安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专用线货车装载质量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包括室外机模块和铺设在钢轨上的称重模块,所述室外机模块包括工控机、称重信号处理器、车号主机和显示器,所述称重模块与所述称重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称重信号处理器、车号主机和显示器分别与所述工控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称重模块包括第一传感器单元和第二传感器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和第二传感器单元分别与所述称重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用于测量第一测区的各个轮重,所述第二传感器单元用于测量第二测区的各个轮重。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和第二传感器单元均包括4个称重传感器,4个所述称重传感器呈中心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称重传感器均与所述称重信号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称重传感器为轴销式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室外机模块还包括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包括温度采集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采集卡与所述工控机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采集卡连接。
优选的,所述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光纤收发器,所述光纤收发器与所述工控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室外机模块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工控机连接。
优选的,一种专用线货车装载质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第一传感器单元和第二传感器单元分别安装在同一不断轨区段内的钢轨上,第一传感器单元为第一测区,第二传感器单元为第二测区,第一测区和第二测区的安装位置均距钢轨接缝位置的距离范围为1.95米-3.39米或大于11.4米,再安装室外机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8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