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9798.1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4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夏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派特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胡亚辉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电线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针对现有的检测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单个安装接触操作,操作麻烦,且费时费力,不便于人们快速工作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板,转杆上设有往复机构,往复机构与移动板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本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便于对多个线束进行快速上料,并同时进行检测观察,并能够便于人们进行下料,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汽车线束进行检测,是通过人工将汽车线束插到测试针上,使得线束保险丝成导通状态,从而来确定汽车线束保险丝是否无损坏。
现有的检测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单个安装接触操作,操作麻烦,且费时费力,不便于人们快速的工作,所以我们提出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检测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单个安装接触操作,操作麻烦,且费时费力,不便于人们快速工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板,转杆上设有往复机构,往复机构与移动板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三个缓冲杆,缓冲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安装有测试针,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三个指示灯,指示灯与对应的测试针相互配合,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上转动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盘,放置盘上设有六组上料机构,上料机构与测试针相互配合,所述转杆上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支撑座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三个缓冲槽,缓冲槽与对应的缓冲杆滑动连接,缓冲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顶端与缓冲槽的内壁固定连接,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对应的缓冲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转辊,转辊固定安装在转杆上,移动板上开设有活动孔,转辊与活动孔活动连接,活动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转辊上开设有循环槽,循环槽与定位块滑动连接,转动的转杆带动转辊进行转动,并通过循环槽与定位块的滑动连接带动移动板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三个放置槽,放置槽开设在放置盘的顶部,放置槽的一侧开设有移动孔,且放置槽的另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楔形顶块,楔形顶块与放置槽相互配合,放置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与楔形顶块滑动连接,且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顶簧,顶簧的一端与楔形顶块固定连接,滑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对应的楔形顶块固定连接,楔形顶块在顶簧的作用下能够对放置槽内的线束进行夹持固定。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盘,转盘固定安装在转杆上,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传动盘,传动盘上开设有六个弧形槽,弧形槽与转盘相互配合,相邻的两个弧形槽之间开设有卡槽,转盘上开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卡块与卡槽相互配合,转动的转杆通过转盘与弧形槽的相互配合,且卡块与卡槽的相互配合,从而带动传动盘间歇性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由于设置了往复机构,使得转动的转杆能够带动固定板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测试针对放置盘上线束间歇性接触测试;
(2)由于上料机构的设置,且顶簧与楔形顶块的相互作用,使得线束能够放置在放置槽内,从而通过楔形顶块进行夹持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派特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派特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97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