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0065.X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0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杜顺开;徐振坤;黄剑云;高卓贤;刘步东;李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53 | 分类号: | F24F3/15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王径武 |
地址: | 43005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设备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新风设备处于新风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新风组件进行新风换气;控制除湿再热组件进行热管循环,以对新风进行除湿再热;获取新风设备中预设位置的当前温度和对应的目标温度阈值;根据当前温度和所述目标温度阈值调整除湿再热组件的运行状态,以调整除湿再热组件的再热量。从而可在新风除湿再热的过程中,通过温度来判断温度需求,以调整再热量处于合适的状态,在满足出风温度舒适的同时,提高热管新风机系统的运行能效,解决常规热管新风机系统高温再热量大时无法降低出风温度,低温再热量低时无法提升出风温度,再热能力调节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热管循环效果受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的压力差影响,当压力差足够时,冷媒循环流速高,换热效果强,反之效果差。而蒸发压力与新风进风温度相关,冷凝压力与除湿后温度相关,而且热管再热后的温度低于新风温度,因此在新风进风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热管的再热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但行业中对于热管在低环温下再热效果降低没有较优的解决方案,市面上有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增加冷媒泵,来提高冷媒循环量,但出风温度依旧无法满足需求,缺乏便于调温的热管新风机及其调温控制方法。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控制调节再热量,在满足出风温度舒适的同时,提高热管新风机系统的运行能效,解决常规热管新风机系统高温再热量大时无法降低出风温度,低温再热量低时无法提升出风温度,再热能力调节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新风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新风设备处于新风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所述新风组件进行新风换气;
控制所述除湿再热组件进行热管循环,以对新风进行除湿再热;
获取所述新风设备中预设位置的当前温度和对应的目标温度阈值;
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和所述目标温度阈值调整所述除湿再热组件的运行状态,以调整所述除湿再热组件的再热量。
可选地,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风机,所述除湿再热组件包括:热管蒸发器、除湿换热器以及热管冷凝器,所述热管蒸发器、所述除湿换热器以及所述热管冷凝器依次设置在新风风道内;
所述控制所述新风组件进行新风换气,包括:
开启所述新风风机,使新风在所述新风风道内经所述热管蒸发器进行吸热降温后,经过所述除湿换热器进行除湿降温,再经过所述热管冷凝器进行加热升温后进入室内,进行新风换气。
可选地,所述除湿再热组件还包括:节流部件以及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节流部件分别与所述热管冷凝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热管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管冷凝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热管蒸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包括:压缩机和电磁阀,所述压缩机的第一端与所述热管冷凝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第二端与所述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热管蒸发器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控制所述除湿再热组件进行热管循环,包括:
开启所述除湿换热器,关闭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电磁阀,并开启所述节流部件,第一支路导通以进行热管循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和所述目标温度阈值调整所述除湿再热组件的运行状态,以调整所述除湿再热组件的再热量,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00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