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兼具拮抗大蒜根腐病病原菌和促生功能的真菌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12503.6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2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高淼;任东军;尹彦舒;魏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0;C05F11/08;C05G3/60;A01P3/00;A01P21/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张立娜;任凤华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具 拮抗 大蒜 根腐病 病原菌 功能 真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兼具拮抗大蒜根腐病病原菌和促生功能的真菌。本发明提供了Talaromyces liani,其菌株号为DS59‑19F,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3222。该菌株可以同时拮抗多种大蒜根腐病原菌,包括我国首次发现的大蒜根腐病病原菌——角担菌(Ceratobasidium sp.)和土栖棘壳孢(Setophoma terrestris)。另外该菌株还具有明显的植物促生功能。该菌株在防治大蒜根腐病和促进大蒜苗生长从而提高大蒜产量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兼具拮抗大蒜根腐病病原菌和促生功能的真菌。
背景技术
大蒜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全国人民喜爱的香辛类蔬菜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对大蒜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蒜的种植面积和连续种植年限不断攀升,导致连作障碍又称土壤衰颓(Soil sickness),表现为大蒜根腐病的爆发,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诸多严重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大蒜根腐病病原菌主要包括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芬芳镰刀菌(Fusarium redolens)、腐霉属(Phthium)等多种病原菌;研究还发现,连续种植大蒜或者葱属其他作物会引起大蒜病原菌的积累,易发生多种病原菌的复合侵染。申请人团队通过对我国出口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菌的收集评价,除了发现常见大蒜根腐病病原菌外,还首次发现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菌株DS54-3(Y.S.Yin,J.J.Li,F.B.Zhang,S.Q.Zhang and M.Gao.First Report of Ceratobasidium sp.Causing Root Rot ofGarlic in China.Plant Disease,2020 104(2):569)以下简称角担菌,和土栖棘壳孢菌(Setophoma terrestris)菌株H5(Zhang,F.B.,Zheng,H.L.,Cui,W.G.,Zhang,M.Q.,Yin,Y.S.,Cui,M.,Gao,M.First Report of Setophoma terrestris Causing Pink Root ofGarlic in China.Plant Disease.2019,103(3),584-584),可以引起大蒜根腐病和大蒜红根腐病,这是在我国首次发现的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对这2种大蒜病原真菌的防控效果未见报道。
近年来,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来防治土传病害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生防真菌中研究应用较多的是木霉菌属真菌、丛枝菌根真菌、非致病尖孢镰刀菌等。生物防治是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对土壤中的特定病原菌的寄生或产生有害物质或通过竞争营养和空间等途径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根系的感染,这种以菌治菌的拮抗方法可以避免传统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带来的危害,是减少病害发生的一种良好的防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抑制大蒜根腐病病原菌并促进大蒜生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Talaromyces liani,该菌株对多种大蒜根腐病病原菌,如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芬芳镰刀菌(Fusarium redolens)、角担菌(Ceratobasidium sp.)、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土栖棘壳孢菌(Setophoma terrestris),均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该菌株还具有促生功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Talaromyces liani,其菌株号为DS59-19F,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3222。
Talaromyces liani DS59-19F具有SEQ ID No.7所示ITS-rDNA序列、SEQ ID No.8所示RPB2基因序列,以及SEQ ID No.9所示CaM基因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2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