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载雷达对海探测功能等效考核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4503.X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5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蒋千;王燕宇;尹良垂;韩修龙;廉云龙;张虞健;刘浩;王朋;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何梓秋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载 雷达 探测 功能 等效 考核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雷达对海探测功能等效考核测试方法,属于机载雷达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试验场地;S2:选取陪试船舰目标;S3:规划飞机航线;S4:无人机飞行状态确认;S5:雷达参数设置;S6:检测陪试船舰目标;S7:跟踪陪试船舰目标。本发明利用对地探测模式来对机载雷达的对海探测功能进行验证,丰富了对海探测模式功能验证的可行途径,增加了应对场地限制等突发因素的方法途径;在内陆水系进行对海探测功能的验证考核,增加了内陆飞行试验场地的适用范围;在内陆水系进行对海探测功能的验证考核,避免了机载雷达进行不同模式功能验证时的转场试验,降低了场地成本和转场试验的人力物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载雷达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载雷达对海探测功能等效考核 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我国领海安全,需要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300多万平方公里领海进 行持续海上侦察监视,以有效掌控海上态势。在海军的信息化装备中,机载对海监视雷达具 有作用距离远、探测范围广、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以其独特的优势占据着重要地位。机载 雷达对海探测功能主要是对指定海域进行探测,可对海面船舰目标进行检测、定位和跟踪, 能提供目标的批号、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机载雷达的对海探测模式系统设计时,地面显控软件一般采用电子海图来对内陆和海面 进行区域划分,即雷达检测到的目标原始点迹在地面站的显控软件显示时,通过加载电子海 图进行过滤陆地目标建航处理和显示。因地杂波和海杂波的时空变化区别较大,海杂波特征 比地杂波单一,因此雷达系统设计时会采用相对简单的算法抑制海杂波,因此对海探测功能 对内陆水面上的船舰目标检测效果相对较差,因此一般电子海图设计时为了简化,不区分陆 地和内陆的各水系,因此在内陆水系环境中,雷达的对海模式不再处理和显示内陆区域和内 陆水面上的船只目标航迹。
由于在产品交付过程中需要对机载雷达各项功能进行验证,整个系统的试飞验证受飞行 空域、天气和陪试目标所在海域海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完整的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往 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协调和制定试飞方案,甚至可能因为疫情影响、空域划分和天 气变化等突发因素导致计划变更和无法有效检测等。这种情况下,雷达对海探测功能的交付 验证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时间容易受突发因素影响,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正常交付时 间。若不采用现场对海面试飞,而是通过科研记录仪回放对海探测定型飞行采集的原始回波 数据的方式验证对海探测功能,科研状态的记录仪、回波数据、回放的信息流向等需进行鉴 定,无法验证雷达前端(天线、微波网络、频综接收采集等功能模块)工作正常与否,信服 力度不足。为此,提出一种机载雷达对海探测功能等效考核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在内陆地区结合载机平台来开展机载雷达对海探 测模式的功能性等效考核,提供了一种机载雷达对海探测功能等效考核测试方法,该方法在 内陆地区结合载机平台选择合适的水(江、河、湖)面区域,采用对地探测模式(或去掉电 子海图功能通过对海探测模式)对待测水面船舰目标进行探测,以此来开展机载雷达对海探 测模式的功能性等效考核。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试验场地
根据雷达性能指标,在内陆区域选择作为雷达待测区域的水域;
S2:选取陪试船舰目标
根据雷达考核性能指标选取陪试船舰,陪试船舰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航行试验;
S3:规划飞机航线
采用无人机作为雷达挂载平台,根据雷达探测距离、陪试船舰目标航行路线和飞行许可 空域规划飞行航线;
S4:无人机飞行状态确认
无人机全状态起飞,处于巡航状态,进入预先规划航线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S5:雷达参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45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