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湿骨痛酒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1073.4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2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莉梅 |
主分类号: | A61K36/758 | 分类号: | A61K36/758;A61K9/70;A61K47/06;A61P19/02;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上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88 | 代理人: | 郭堃 |
地址: | 675400 云南省楚***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湿 骨痛酒 膏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膏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风湿骨痛酒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成成分:麻黄、细辛、桂枝、昆明山海棠、青风藤、花椒、红花、羌活、制川乌、制草乌、55℃包谷酒和白凡士林,本发明通过将麻黄、细辛、桂枝、昆明山海棠、青风藤、花椒、红花、羌活、制川乌、制草乌药末、用55°的包谷酒和白凡士林进行混合调制,制得药饼,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寒湿痹痛和风寒袭表症,原料加工和制作工艺简单,不需要外用膏剂哪些复杂的原料加工和制作工艺,而且避免了常规中草药外用黑膏因高温熬灼而导致药中挥发损失、生物活性降低、药效减弱等问题,将得到的药饼以辨证取穴进行贴敷,总有效率在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膏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湿骨痛酒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
现有的风湿骨痛大多采用常规的中草药外用黑膏贴敷,容易因高温熬灼而导致中药挥发损失、生物活性降低和药效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湿骨痛酒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湿骨痛大多采用常规的中草药外用黑膏贴敷,容易因高温熬灼而导致中药挥发损失、生物活性降低和药效减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湿骨痛酒膏药,包括以下组成成分:
麻黄、细辛、桂枝、昆明山海棠、青风藤、花椒、红花、羌活、制川乌、制草乌、55℃包谷酒和白凡士林。
优选的,所述55℃包谷酒为传统酿制的高度酒,含乙醇、酯类、荃类、酸类。
优选的,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如下:
麻黄3g、细辛1g、桂枝3g、昆明山海棠9g、青风藤6g、花椒3g、红花2g、羌活3g、制川乌3g、制草乌3g、55℃包谷酒36ml和白凡士林18g。
优选的,所述麻黄和桂枝的含量比为1:1,所述昆明山海棠和青风藤的含量比为3:2。
优选的,所述花椒、红花和羌活的含量比为3:2:3,所述制川乌和制草乌的含量比为1:1。
一种风湿骨痛酒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预处理:
将麻黄、细辛、桂枝、昆明山海棠、青风藤、花椒、红花、羌活、制川乌、制草乌,各打细末,用药筛分别筛取药粉,放置在带盖容器中,容器上贴好药物的标签,记录好打粉时间,放置于干燥阴凉室内的配药架子上;
步骤(2),混合搅拌:
用电子计量称准确称量出麻黄、细辛、桂枝、昆明山海棠、青风藤、花椒、红花、羌活、制川乌和制草乌的含量,倒入500ml的钢制敷料缸内混匀,然后量取55℃包谷酒,倒入,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待药物充分析出,最后称取白凡士林,倒入,手动或搅拌机搅匀备用;
步骤(3),制成药饼:
将药膏用压舌板均匀滩涂在透气胶贴的内环中,制成不同尺寸规格的药饼。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药筛的目数为150目。
优选的,所述药饼的面积为1×1cm、3×3cm、6×6cm和6×12cm中一种;所述药饼的厚度为0.1cm。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莉梅,未经张莉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10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绕膜机绕膜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工智能指纹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