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螺旋桨的涂装工艺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1351.6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5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文敬;杨艺聪;徐常利;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航天三丰科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7/14 | 分类号: | B05D7/14;B05D7/16;B05D5/08;B05D3/12;B05D3/00;B05D1/28;B05D1/36;B05D7/00;B05D1/02;B24B1/00;B08B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汇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5 | 代理人: | 李恭渝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螺旋桨 工艺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造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螺旋桨的涂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船舶螺旋桨待涂装区域用高压水进行清洁,彻底清除坞修船舶螺旋桨上附着的海生物,清洁后对螺旋桨密封区域进行包扎处理;S2、对船舶螺旋桨待涂装区域进行打磨处理;S3、进行涂装:第一道漆和第二道漆采用有机硅不沾污封闭漆,第三道漆采用有机硅修补漆,第四道漆和第五道漆采用有机硅不沾污涂料;S4、对喷涂完成后的螺旋桨进行包扎拆除。本发明的涂装工艺,可以在新造以及坞修船舶螺旋桨上应用,在基材处理工艺上不需要进行喷砂处理,使用机械打磨方式进行处理,可以人为控制其打磨程度,且打磨受损率在万分之二左右,对螺旋桨的影响微乎其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螺旋桨的涂装工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海洋是船舶最为常见的服役环境。然而,海水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强电解质,不仅具有很强的化学腐蚀性,还适合多种海生物的生长,带来严重的污损问题。作为船舶的动力来源,舰船在航行过程中,螺旋桨长期高速旋转,会同时受到海水的腐蚀以及海生物污损的侵害,从而引起航速下降,燃油消耗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船舶研究协会报道,螺旋桨表面积虽然较小,但是由螺旋桨的腐蚀和污损造成的能力损失几乎占到了总损失的三分之一。螺旋桨的腐蚀会造成桨叶表面粗糙,形状改变,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螺旋桨的寿命大大降低,容易损毁。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高速化,螺旋桨的负荷不断增加,尾部流场的不均匀性也随之增加,使得螺旋桨叶片表面不断产生空泡。空泡溃灭后产生内爆,这种巨大的内爆冲击力不间断地循环反复,对螺旋桨叶片造成严重的侵蚀并形成多孔的海绵状麻点(即空泡腐蚀)。空泡腐蚀的产生增加了螺旋桨叶片的粗糙度,进一步为污损生物的附着提供条件。
目前,针对螺旋桨的防污需求,主要有以下解决方案:脉冲电流法、电解海水法、热喷涂含氧化亚铜的金属涂层、涂装可剥离防污涂层和有机硅防污涂层。
CN201910418364.4专利“船舶螺旋桨有机硅不沾污涂料的涂装施工方法”中,公开了一种有机硅不沾污涂料的施工方法,但是这种只适合在新造船行业涂装使用,导致螺旋桨受损、形变或者力学性能改变的风险,施工成本高。CN201310062984.1专利“一种脉冲电流法螺旋桨防污方法”中,利用外加阴极保护系统,输入脉冲电流,使得螺旋桨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来回转变。螺旋桨的寿命和稳定性随着电解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影响航行安全,对空泡腐蚀没有防护作用,点解产生的亚铜例子浓度较低,且被海水稀释,防污效果有限。CN201110154595专利“一种防止船舶螺旋桨腐蚀和海生物污损的方法”,将阴极保护、陶瓷绝缘涂层和金属防污涂层有机结合,在铜合金螺旋桨表面先去除氧化皮获得均匀粗糙的表面后采用热喷涂方法喷涂金属粘接涂层。此方法需要高温高热,施工要求及成本高。仅适用于新造螺旋桨,不适合坞修期间的涂装。
总的来说,现有的防护技术以及涂装技术,大都仅适用于新造船或者新造螺旋桨的栖装,对船舶航行状态以及停航阶段无防污作用,局限性大,且存在螺旋桨变形、螺旋桨电解消耗等缺陷,影响螺旋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螺旋桨的涂装工艺,适用于新造船舶螺旋桨或坞修船舶螺旋桨期间涂装,解决船舶螺旋桨在海洋环境下的污损以及防污问题,保障船舶螺旋桨在海洋环境下的正常运转。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船舶螺旋桨的涂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船舶螺旋桨待涂装区域用高压水进行清洁,对于铜绿:用高压淡水清洁,先用28-33MPa压力,然后逐步增加压力,观察到铜绿开始脱落时保持此时水压进行清洁,彻底清除坞修船舶螺旋桨上附着的海生物或新造船舶螺旋桨上的油污,清洁后对螺旋桨密封区域进行包扎处理,防止后续工序对密封区域造成损坏;
S2、对船舶螺旋桨待涂装区域进行打磨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航天三丰科工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航天三丰科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1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