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核多队列任务交叉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2164.X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4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阳;温文坤;王琳;刘贝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技象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泽方誉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4 | 代理人: | 陈照辉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核 队列 任务 交叉 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核多队列任务交叉处理方法、装置、物联网系统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监测多核物联网系统中的任务状态,多核物联网系统的每个执行核心分别对应分配有先入先出缓存队列的一段,所述先入先出缓存队列还设置有优先缓存区间;当监测到有最新任务输入,则将最新任务根据任务优先级缓存到第一缓存区间或优先缓存区间,以对应分配到第一缓存区间对应的执行核心或进入优先分配状态,第一缓存区间为所述普通缓存区间中当前剩余缓存队列最长的缓存区间;所述执行核心依次从所述优先缓存区间和对应的普通缓存区间获取新的任务进行处理。本方案提高了物联网系统中多核处理任务调度的数据处理效率,保证了优先任务的处理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核多队列任务交叉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物联网被看作信息领域一次重大的发展和变革机遇,并有望带来革命性变革,在较为普遍的观点里,这种革命性变革将在工业、农业、物业、城市管理、安全消防等各个领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但是从技术上而言,物联网不仅仅是改变数据传输的主体,物联网也与传统通信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大规模物联网的特点是大量用户零星地发送很小的包,这与传统蜂窝通信不同。
为适应物联网中的任务调度需求,通常会针对大规模物联网设计高性能的嵌入式节点对物联网内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并行处理,甚至采用多核处理的方式实现任务调度。
发明人在大规模物联网中通过多核处理的方式进行任务调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任务可能在多个执行核心之间发生多次调度,做了大量的无用调度,调度效率较低,而且对不同类型任务的处理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核多队列任务交叉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物联网多核处理任务调度的调度效率较低,对不同类型任务的处理复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核多队列任务交叉处理方法,用于多核物联网系统,包括:
监测所述多核物联网系统中的任务状态,所述多核物联网系统的每个执行核心分别对应分配有普通缓存区间,所述普通缓存区间为所述多核物联网系统中的先入先出缓存队列的一段,所述先入先出缓存队列还设置有优先缓存区间;
当监测到有最新任务输入,则将所述最新任务根据任务优先级缓存到第一缓存区间或优先缓存区间,以对应分配到所述第一缓存区间对应的执行核心或进入优先分配状态,所述第一缓存区间为所述普通缓存区间中当前剩余缓存队列最长的缓存区间;
所述执行核心依次从所述优先缓存区间和对应的普通缓存区间获取新的任务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普通缓存区间中有空闲缓存区间出现,则从第二缓存区间中迁移至少一个任务缓存到所述空闲缓存区间,以对应分配到所述空闲缓存区间对应的执行核心,所述空闲缓存区间为任务清空的缓存区间,所述第二缓存区间为当前剩余任务最多的普通缓存区间。
进一步的,所述当监测到所述普通缓存区间中有空闲缓存区间出现,则从第二缓存区间中迁移至少一个任务缓存到所述空闲缓存区间,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普通缓存区间中有空闲缓存区间出现,则逐次确认第二缓存区间,并从所述第二缓存区间中逐个迁移任务缓存到所述空闲缓存区间,直至所述空闲缓存区间中的任务数量达到预设门限值,或所有普通缓存区间中的任务数量不高于预设门限值。
进一步的,当有多个第二缓存区间,则随机从一个所述第二缓存区间中迁移一个任务缓存到所述空闲缓存区间。
进一步的,当有多个第一缓存区间,则将所述最新任务随机缓存到其中一个第一缓存区间。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执行核心对应的缓存队列的长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技象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未经技象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21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