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离网并机功能的离并网储能逆变器的离并网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2838.6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许颇;刘保颂;王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汪建华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功能 并网 逆变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离网并机功能的离并网储能逆变器的离并网控制方法,并网时通过在将负载接入电网之前,将设定数量逆变器的第一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都闭合后,再通过逆变器将闭合的控制信号发送给解码控制模块,解码控制模块将控制信号解码后对第四开关单元发送控制指令,负载再接入电网,避免了各逆变器的开关单元动作不同步导致部分逆变器开关单元过流的问题;离网时,先通过逆变器将断开的控制信号发送给解码控制模块,解码控制模块将控制信号解码后对第四开关单元发送控制指令,先断开负载,即使后续各逆变器的开关单元动作不同步,也不会造成局部过流,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的离并网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离网并机功能的离并网储能逆变器的离并网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逆变器的作用是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升压、逆变之后接入电网,是光伏发电过程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对于部分厂家而言,电网取电线路和逆变器逆变电路在机器内部进行连接,负载通过逆变器上对应的负载接口接入逆变器,并在电网、逆变电路及负载之间分别通过开关单元控制是否将负载或者逆变输出端进行并网。
由于单台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和过流能力有限,在接入较重负载的情况下需要多机并联,让多个逆变器进入并机状态使用,以保证用户侧功率需求。但是当交流侧负载较大时,需要并机的逆变器也较多,在接入或者断开电网时,由于各机通信延迟时间不同,各个器件的各个参数存在轻微差异,因此,在同步闭合多组开关的指令发出后,开关单元必然存在动作不同步的情况。且接入电网时最先开通和断开电网时的几个开关单元将承受原本分摊到各个开关单元的全部电流,必然导致有部分开关单元承受远大于设计值的电流,尤其是负载没有使用软启动保护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开关器件发生过流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提出的具有离网并机功能的离并网储能逆变器的离并网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离网并机功能的离并网储能逆变器的离并网控制方法,用于对离并网储能逆变系统进行离并网控制,所述离并网储能逆变系统包括若干并联设置的逆变器及直流电源,每个所述逆变器的逆变电路分别与直流电源、电网及负载连接,所述电网与逆变电路之间依次通过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连接,所述负载与第一开关单元通过第三开关单元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逆变器通过通讯接口连接有解码控制模块,所述解码控制模块与负载之间设有第四开关单元。
具体控制步骤包括如下:
当负载即将并网时,逆变器进入并机控制模式,断开各逆变器的所有开关单元;
控制设定数量的逆变器开机并闭合各并机逆变器的第一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使各逆变器上的负载接口与电网连接;
当所有开机的逆变器的开关单元都闭合后,主逆变器发出控制信号给解码控制模块使第四开关单元闭合,使负载并网。
在并网时通过在负载接入电网之前,将设定数量的逆变器的第一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都闭合后,再通过逆变器将闭合的控制信号发送给解码控制模块,解码控制模块将控制信号解码后对第四开关单元发送控制指令,负载再接入电网,避免了各逆变器的开关单元动作不同步导致部分逆变器开关单元过流的问题;离网时,先通过逆变器将断开的控制信号发送给解码控制模块,解码控制模块将控制信号解码后对第四开关单元发送控制指令,先断开负载,即使后续各逆变器的开关单元动作不同步,也不会造成局部过流,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当负载即将离网时,主逆变器发出控制信号给解码控制模块使第四开关单元断开;
各开机的逆变器的第一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断开,使负载离网。
进一步地,设定数量的逆变器包括系统内所有并联的逆变器。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为储能电池、PV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2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