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蓝莓栽培成活率用耕地翻土装置及其翻土回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2902.0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1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御湖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C7/06;A01C7/20;A01C23/00;B01F27/191;B01F27/90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翼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4 | 代理人: | 朱林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蓝莓 栽培 成活率 耕地 翻土 装置 及其 回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蓝莓栽培成活率用耕地翻土装置及其翻土回填方法,具体涉及蓝莓栽培用具技术领域,现有翻土装置大多不具备碎土机构与施肥机构,从而无法将土块破碎成细小的土粒,且无法将肥料精准导向播撒的种子,进而不便于蓝莓种子的种植,从而导致蓝莓栽培的成活率较低,现有装置大多不具备覆土回填的功能,在种植完成后需要人工进行填土,从而降低了种植效率,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一端设有碎土机构,且升降机构的另一端设有与碎土机构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通过升降机构与碎土机构的配合使用,能够将土壤进行破碎处理,从而能够使土块形成细小的土粒,进而便于蓝莓种子的种植,且能够提高蓝莓栽培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莓栽培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蓝莓栽培成活率用耕地翻土装置及其翻土回填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又名地果、笃斯、都柿、甸果、吉厄特等,其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抗癌、强心、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
在种植蓝莓之前需要使用翻土装置对土壤进行处理,但当前所使用的翻土装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现有翻土装置大多不具备碎土机构,从而无法将土块破碎成细小的土粒,进而不便于蓝莓种子的种植,从而导致蓝莓栽培的成活率较低;
2.现有翻土装置大多不具备覆土回填的功能,在种植完成后需要人工进行填土,从而浪费了人力,且降低了种植效率;
3.现有翻土装置上大多并未设置施肥机构,从而无法将肥料精准导向播撒的种子,进而降低了蓝莓栽培的成活率。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蓝莓栽培成活率用耕地翻土装置及其翻土回填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蓝莓栽培成活率用耕地翻土装置及其翻土回填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蓝莓栽培成活率用耕地翻土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设有碎土机构,且升降机构的另一端设有与碎土机构配合使用的辅助机构,所述车体靠近辅助机构的一端设有施肥机构,且施肥机构上设有搅拌机构,所述车体靠近碎土机构的一端设有与搅拌机构配合使用的播种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固定安装在车体上,且U型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气缸,所述车体上贯穿开设有与气缸配合使用的通槽,所述气缸固定插接在通槽内,且气缸输出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导杆,所述导杆滑动贯穿车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碎土机构包括竖板与第一电机,所述竖板固定安装在升降板远离施肥机构的一端两侧,且竖板上转动插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固定套接有阵列分布的碎土刀,且转杆的一端贯穿竖板并在其末端设有第一轮盘,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升降板上,且第一电机输出端的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轮盘,所述第二轮盘与第一轮盘的外侧传动设有第一皮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垂杆与覆土板,所述垂杆固定安装在升降板远离气缸的一侧,且垂杆呈阵列分布,所述垂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土板,所述覆土板固定安装在升降板远离气缸的一端,且覆土板与推土板配合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施肥机构包括施肥桶,所述施肥桶固定安装在车体上,且施肥桶靠近升降板的一端贯穿车体并在其末端连通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靠近气缸的一端连通设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与车体固定连接,且分液管上连通设有阵列分布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滑动贯穿升降板,且引流管位于推土板与覆土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御湖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御湖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2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