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6744.6 | 申请日: | 2021-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6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元;邱宇祥;段兴广;李本宪;朱恩康;崔家雄;赵兵;杨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5/02 | 分类号: | B08B5/02;B08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射 光电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包括吹灰装置壳体,设置于吹灰装置壳体内部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压缩空气喷吹管与吹灰装置的尾部连接,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之间的吹灰装置壳体内部;在第一均流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在第二均流片中心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通过孔,在光电传感器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气孔。本技术方案与实际生产结合,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烟尘附着光电传感器镜面导致传感器信号误检,开关控制信号错误输出,导致制丝车间各生产设备误动作,造成主机设备的停机次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
背景技术
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功能控制的,光电传感器在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
现如今烟草行业各生产厂尤其是制丝车间使用的光电传感器普遍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将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发光器和收光器分别裸露的装在检测物通过路径的两侧,利用检测物体经过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阻断光线时,实现收光器动作并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会附着在光电传感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镜面上,造成发射器发出的光被烟尘颗粒吸收和折射增加,到达接收器上的光强度减少甚至没有光到达接收器,光电传感器信号误检,造成开关控制信号错误输出。由于开关控制信号的错误输出,造成制丝车间各生产设备误动作,甚至停机,严重影响工艺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以解决粉尘会附着在光电传感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镜面上,造成发射器发出的光被烟尘颗粒吸收和折射增加,到达接收器上的光强度减少甚至没有光到达接收器,光电传感器信号误检,造成开关控制信号错误输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对射式光电管吹灰装置,包括吹灰装置壳体,设置于吹灰装置壳体内部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压缩空气喷吹管与吹灰装置的尾部连接,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之间的吹灰装置壳体内部;
在第一均流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在第二均流片中心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通过孔,在光电传感器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气孔。
进一步的,第一均流片设置于吹灰装置的尾部与第一均流片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均流片上设置的多个第一通气孔均以第一均流片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二均流片上设置的多个第二通气孔均以第二均流片的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在第一均流片的中心处不设置有第一通气孔。
进一步的,第一通气孔的轴向截面呈梯形,且第一通气孔靠近吹灰装置尾部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一通气孔靠近第二均流片一端的直径。
进一步的,第二通气孔的轴向截面呈长方形。
进一步的,第二通气孔的直径为第一通气孔的最小端直径的1.2-1.5倍。
进一步的,吹灰装置壳体自前端至尾部依次由第一管体、过渡管体及第二管体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一管体的内径大于第二管体的内径;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端与压缩空气喷吹管连接,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均设置于第一管体内;在第一均流片和第二均流片之间的第一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固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与实际生产结合,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烟尘附着光电传感器镜面导致传感器信号误检,开关控制信号错误输出,导致制丝车间各生产设备误动作,造成主机设备的停机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吹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压缩空气流动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67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