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外作业用防凝露电控房、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7423.8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6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桥;练国春;汪虹宇;马双富;向吉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宏华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4B1/343;E04B1/70;E21B44/00;F04D25/08;F04D25/16;H05K7/20 |
代理公司: | 西安正华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1 | 代理人: | 陈选中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外作业 用防凝露电控房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作业用防凝露电控房、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降低了电控房内部功率单元在待机状态与运行状态内部凝露风险,通过控制集装箱房体内外的空气流通与密闭方式的转换,同时设置有加热器,能够保持功率单元物理特性并确保内部设备温度在露点温度之上,有效降低设备凝露风险,提高设备持续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作业用防凝露电控房、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田开发装备电动化趋势的深入,野外应用的电控设备大大增加,其中风冷电控设备在应用过程中易发凝露现象凝露会引发电气连接短路,设备绝缘降低等问题。特别是在夜间设备待机的情况下,设备功耗低,发热量少,内外空气循环容易使电控设备温度低于环境露点温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野外作业用防凝露电控房、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解决了电控房易凝露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野外作业用防凝露电控房,包括:集装箱房体、百叶窗、功率单元、散热风机和加热器;
所述百叶窗固定于集装箱房体内一侧墙面上;所述散热风机固定于与百叶窗所在墙面相对的集装箱房体内另一侧墙面上;所述加热器固定于集装箱房体中的橇装内;所述功率单元固定于集装箱房体内部,其内部的功率单元风机与散热风机位于同一侧。
一种野外作业用防凝露电控房,包括:集装箱房体、百叶窗、功率单元、散热风机和加热器;
所述百叶窗固定于集装箱房体内一侧墙面上;所述加热器固定于集装箱房体中的橇装内;所述散热风机位于功率单元的顶部,并靠近百叶窗所在墙面相对的集装箱房体内的另一侧墙面;所述功率单元固定于集装箱房体内部,其内部的功率单元风机与散热风机位于同一侧。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百叶窗设置在一侧墙体上,将散热风机设置于另一侧相对墙体上,将功率单元设置在中间,使得百叶窗在导入空气后,可通过功率单元风机和散热风机将空气进行传导,实现空气对流,快速降温。
一种野外作业用防凝露电控房,包括:集装箱房体、百叶窗、功率单元、散热风机和加热器;
所述百叶窗固定于集装箱房体的墙面底部;所述功率单元固定于集装箱房体内部,其内部的功率单元风机与散热风机位于同一侧;所述散热风机分布固定于百叶窗所在的集装箱房体的两侧墙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房体包括:橇装区、百叶窗区、第一功率单元区和第二功率单元区;
所述百叶窗区位于集装箱房体的底部,并位于橇装区上;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区和第二功率单元区均位于百叶窗区上;所述第一功率单元区和第二功率单元区间设置隔断;所述百叶窗的数量为2,且均位于百叶窗区内;
所述散热风机的数量为4,其中2个散热风机位于第一功率单元区内,另外2个散热风机位于第二功率单元区内;
1扇百叶窗和第一功率单元区内的2个散热风机均设置于集装箱房体内的一侧墙面上,另1扇百叶窗和第二功率单元区内的2个散热风机均设置于集装箱房体内的另一相对墙面上;
所述功率单元为2列,其中一列功率单元位于第一功率单元区内,该列功率单元的功率单元风机与第一功率单元区内的散热风机位于同一侧;另一列功率单元位于第二功率单元区内,该列功率单元的功率单元风机与第二功率单元区内的散热风机位于同一侧。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集装箱房体划分为了两部分,通过百叶窗区导入空气,再通过第一功率单元区和第二功率单元区分别对空气进行传导,再通过各方的散热风机将空气导出,形成了两路独立的空气对流区。
一种野外作业用防凝露电控房,包括:集装箱房体、百叶窗、功率单元、散热风机和加热器;
所述百叶窗固定于集装箱房体的墙面底部;所述功率单元固定于集装箱房体内部,其内部的功率单元风机与散热风机位于同一侧;所述散热风机分布固定于功率单元上方的集装箱房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宏华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宏华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74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