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海管汇用S32750奥氏体铁素体超级双相不锈钢无缝管及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9249.0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2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高虹;翟丽丽;沈卫强;陈泽民;高江君;常春;李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02 | 分类号: | F16L9/02;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2;C22C38/06;C21D8/10;C21C7/06;C22C33/04 |
代理公司: | 常州格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81 | 代理人: | 陈磊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海 管汇用 s32750 奥氏体 铁素体 超级 不锈钢 无缝 制备 工艺 | ||
1.一种深海管汇用S32750奥氏体铁素体超级双相不锈钢无缝管,其特征在于,成分组成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3%,Si:≤0.80%,Mn:≤1.20%,P:≤ 0.035%,S:≤0.01%,Cr:24.0~26.0%,Ni:6.0~8.0%,Mo:3.0~5.0%,Cu:≤0.50%,N:0.24~0.32%,Al:0.012~0.018%,其余为Fe和杂质;深海管汇用S32750奥氏体铁素体超级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铁素体含量为40~60%,耐点腐蚀当量PREN值为41≤PREN<45。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管汇用S32750奥氏体铁素体超级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金属成分的优化与钢的两相比例与PREN值的协同设计:通过铁素体和奥氏体元素含量的调整来调节两相比例,钢中N的含量为0.26-0.32%,通过N元素含量平衡两相比例和PREN值,同时使σ相的形成速度和析出量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b.高纯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冶炼:先在EAF电弧炉初炼去除钢中的P、S、O等杂质,调整钢液温度,使成份到规定成份;接着在AOD炉冶炼中记进行Al粉强化脱氧,将铝含量控制为0.012~0.018%,氧含量降到11ppm~25ppm;最后在LF炉外精炼中通入较弱氩气搅拌,气泡去除小尺寸夹杂物;
c.浇注:计算出S32750不锈钢钢水液相线温度,合理控制浇注过热度;通过对温度场控制,控制凝固过程,有效地控制宏观偏析及枝晶间的偏析;
d.锻造:在物理冶金原理和模拟仿真的指导下,利用天然气加热与锻造技术,通过锻件全尺寸温度场与应变场耦合控制,消除锻造相析出及相尺寸细化,获得两相比例协调,屈强比不超过0.9,硬度HRC≤28的管坯;
e.热穿孔:通过斜底式加热炉将管坯加热,加热温度 1150~1200℃,加热时间控制150~290分钟,然后保温,保温时间为15~50分钟,保温均热后,利用大碾角斜轧热穿孔机将各圆钢士穿孔轧制,获得荒管,接着中间固溶热处理温度进行软化;
f.冷加工:采用冷轧为主、冷拔为辅,利用冷轧管机控制变形量制造出钢管,实施固溶热处理,控制温度、时间制作具有成品相同晶粒度的钢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海管汇用S32750奥氏体铁素体超级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在AOD炉中添加3或5mm,含量≥99.7%的脱氧铝丸,保证钢的脱氧量,Al脱氧后,脱氧产物以A12O3夹杂形式存在钢液中,接着对精炼渣进行优化,高铝碱性精炼渣成分为:CaO 55%~70%,SiO2 10%~20%,A12O315%~20%,吸附上浮夹杂,降低A12O3夹杂在钢中的含量,在钢液中添加钙线喂入量,将硬质不变形的A12O3夹杂转变为低熔点的塑性钙铝酸盐夹杂,且炼钢温度下转变为液态的12CaO •7A12O3,这种液态钙铝酸盐夹杂物大部分浮出钢液,被渣吸附去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海管汇用S32750奥氏体铁素体超级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对LF炉外精炼形成高含量Mgo和A12O3渣系进一步去除钢中的氧,再通入较弱的氩气搅拌,通过气泡去除小尺寸的夹杂物,小尺寸夹杂物相互碰撞聚集形成大颗粒的夹杂物,使夹杂物迅速上浮排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海管汇用S32750奥氏体铁素体超级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对锭模内壁进行清理,保持内壁光洁,吸除模内的各种微小杂物,浇铸系统采用优质耐火材料,并做好清理工作;浇注系统提前充氩气保护,当钢水进入模内后,保护渣包受热铺散,控制钢水量平稳上升,在钢水冷却凝固过程中帽口补缩充分,消除浇注及冷却过程中产生缩孔等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92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