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碳罐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3504.9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9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如霞;赵明;赵鹏;莫若;杜述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碳罐安装结构,包括碳罐、汽车后地板、左支架和右支架,碳罐通过左支架和右支架安装在后地板上,所述右支架为长条形钣金块,其横截面呈台阶形,包括安装面、支撑面、导流面、搭接面,在钣金块前端设置有前搭接面,在钣金块后端设置有后搭接面,所述搭接面与后地板焊接,所述前搭接面与后地板前横梁焊接,所述后搭接面与后地板后横梁焊接,碳罐右端通过所述安装孔用螺栓固定在右支架上。本发明能够提高汽车碳罐安装的强度和刚度,并消除消声器对碳罐造成的热害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的安装结构,特别是汽车碳罐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碳罐是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左右两端通过左、右支架安装在汽车后地板上,位于消声器旁。由于碳罐在汽车后地板上的安装空间有限,左、右支架通常为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面的钣金件,如公告号为CN20805726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碳罐的安装结构,包括预埋螺母和碳罐安装支架,所述预埋螺母设置于碳罐壳体上,所述碳罐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碳罐壳体连接,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预埋螺母相对应;所述第二安装部与车身地板连接,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车身地板上的安装孔相对应。该安装结构较为简单,占用空间小,但其安装强度和刚度较低,碳罐安装的稳定性较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易产生异响。并且由于碳罐右端位于消声器旁,消声器产生的热辐射会对碳罐造成热害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碳罐安装结构,以提高汽车碳罐安装的强度和刚度,并消除消声器对碳罐造成的热害风险。
本发明所述汽车碳罐安装结构,包括碳罐、汽车后地板、左支架和右支架,碳罐通过左支架和右支架安装在后地板上,所述右支架为长条形钣金块,其横截面呈台阶形,包括位于台阶端面的安装面、位于台阶侧面的支撑面、与安装面联接的导流面、与支撑面垂直联接的搭接面,在安装面上开设有安装孔,在钣金块前端设置有与安装面和导流面联接且与安装面平行的前搭接面,在钣金块后端设置有与安装面和导流面联接且与安装面平行的后搭接面;所述搭接面与后地板焊接,所述前搭接面与后地板前横梁焊接,所述后搭接面与后地板后横梁焊接,碳罐右端通过所述安装孔用螺栓固定在右支架上。
所述安装面与导流面的夹角为90~120°。
所述导流面上及导流面与安装面联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碳罐左端安装所用的左支架仍采用现有技术的安装支架,而碳罐右端安装所用的右支架则采用本发明安装结构的右支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所述安装结构中的右支架为横截面呈台阶形的长条形钣金块,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加之其上部(因右支架焊接在车底部)的搭接面与后地板焊接,前后两端的前搭接面和后搭接面分别与地板前横梁和后横梁焊接,从而使右支架与后地板形成一整体,这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右支架的强度和刚度,进而提高了碳罐安装的强度和刚度,使碳罐安装稳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异响。
二、本发明所述安装结构中的右支架具有安装面和导流面,且安装面与导流面成90~120°夹角,从而使安装面与导流面构成气流的导流空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够引导空气的快速流动,消声器产生的热辐射高温不但被导流板所隔断,而且在导流空间处被流动的空气快速带走,从而消除了消声器对碳罐造成的热害风险。
三、本发明所述安装结构中的右支架,其上部的搭接面与后地板焊接,前后两端的前搭接面和后搭接面分别与地板前横梁和后横梁焊接,对后地板起到了加强梁的作用,这对于整个车身骨架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地板薄板件的模态提升起着重要作用,进而提升了白车身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汽车碳罐安装结构的轴测图(车底部仰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右支架与汽车后地板焊接状态的轴测图(车底部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35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