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智能锁的离合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5352.6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阮宏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葆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3/00;E05B4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智能 离合 传动 装置 | ||
一种应用于智能锁的离合传动装置,包括机械离合机构、变速传动机构,机械离合机构控制把手和变速传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和脱开,所述机械离合机构为中,其中两组离合结构分别与离合电机装置、机械锁芯配合,构成智能锁在把手下压开锁所需的离合结构,并且以独立双离合的形式保证智能锁可靠性,另一组离合结构和把手、离合传动装置的外壳配合,构成智能锁把手上提关锁所需的离合结构;变速传动机构和机械离合机构、锁体驱动锁芯配合,将把手的转动以一定比例的变速传动到锁体驱动锁芯,使锁体驱动锁芯的拨头转动并拨动锁体的方舌和斜舌的伸出和缩回。本发明提升了智能锁的通配性,更实现了智能锁的无损化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智能锁的离合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锁的基本原理是电子模块进行开门合法性认证进而控制离合器的脱开与闭合,实现机械传动部件在闭合时可以开门,脱开时不能开门。离合器和机械传动部件是电子锁中电子与机械部件协同的核心部件,是电子锁设计中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离合器设在智能锁面板上,通过离合器控制电子锁把手和方杆的脱开和连接,与其相配的是具有双快功能的机械锁体,即通过方杆便可驱动锁体的方舌、斜舌伸、缩。另一类是将离合器内置于锁体中,同时这种锁体本身也具有双快功能,而智能锁的面板上只作为电子模块的载体和装饰件。这两类智能锁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机械锁换装成智能锁时,都需要将原门上的锁体跟换掉,原因就是一般家庭装是机械锁其锁体不具备双快功能,即锁芯能驱动锁体的方舌和斜舌,而方杆只能驱动锁体的斜舌。这一现实给智能锁换装以及市场普及带来极大的困难,首先目前市面上的机械锁体种类繁多,方杆位置、尺寸规格也都没有统一标准;再是锁体和门是相互适配的,门上的孔位往往根据锁体的不同而不同,于是在更换锁体时大多数请况是门上需要为新锁体重新开孔,这给智能锁的安装带来了极大技术要求和安装风险;更是门框上的锁舌的插入孔的位置和大小也需要根据不同的锁体进行调整。这种更换锁体的安装方式破坏了门与门框的原有结构,业界称之为“破坏式”安装,据统计高达70%的智能锁问题不是由于智能锁本身产品的问题,而是由于门锁不适配、“破坏式”安装、安装要求高造成的,首先门锁的无标准、不适配造成用户不知道怎么选择的问题,使得智能锁目前在换装市场迟迟打不开局面,这种“破坏式”安装和高安装要求更造成了智能锁的售后问题,安装技术要求高使得安装人员的培训成本高企,同时也容易产生安装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并引起不必要的销售纠纷。目前国内没有一家智能锁厂家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成熟的安装、售后体系。
如何实现门锁的不适配、安装时的“非破坏”,将是智能锁换装市场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智能锁换装时的“破坏式”安装、通用性较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实现“非破坏式”安装、通用性良好的应用于智能锁的离合传动装置,提升了智能锁的通配性,更实现了智能锁的无损化安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智能锁的离合传动装置,包括机械离合机构、变速传动机构、装置底壳和装置上盖,所述机械离合机构与所述电子锁面板外部的把手直接连接,所述机械离合机构包括三个离合结构,分别和离合电机装置、机械锁芯、把手配合,控制所述机械离合机构和所述变速传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和脱开;所述变速传动机构和所述机械离合机构、所述锁芯驱动方杆配合,将所述把手的转动以一定比例的变速传动到所述锁芯驱动方杆;所述离合传动安装在装置底壳和装置上盖上。
进一步,所述机械离合机构包含有三个离合结构和一个插销驱动结构,包括离合底座、传动件、换向螺丝、三个插销(第一插销、第二插销和第三插销)、四根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第三复位弹簧和第四复位弹簧)、两个插销盖板(第一插销盖板和第二插销盖板)、插销覆盖件、钢珠、推板、推杆、驱动弹簧、两个垫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和一个离合轴承;
所述离合底座设有把手连接头、把手连接螺丝通孔、换向螺纹通孔、第一插销槽、第二插销槽、第三插销通孔、凹圈、圆形凸头和平衡凸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葆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葆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5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