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8298.0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5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平;杨俊;谭群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赫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H04L12/40;H04W4/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以太网 显示屏 显示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车载以太网显示屏通过车载以太网总线与车载中央网关相连接;车载以太网的显示屏初始化显示控制列表,根据获取对应服务提供者MAC地址和IP地址对显示控制列表中的MAC地址和IP地址进行更新,车载以太网显示屏根据显示控制列表对内容进行显示。本发明提供的车载以太网显示屏主机或者网关之前的视频流传输用以太网,对线缆要求低。显示屏采用通用的车载以太网协议传输,整车系统可接入性高,不受主机等供应商限制。针对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网络架构,通过设计显示列表库并存储有显示控制列表,通过显示控制列表控制接入的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内容显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以太网显示屏领域,尤其涉及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目前智能汽车主要提供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换界面。参加图1,传统车载显示屏一般是采用FPD link或者GMSL的信号方式传输,视频源从中控主机到显示屏显示。传统显示方案目前实施面临几个问题:显示屏分辨率越来越高1080P/4K,这样数据带宽就越大。主机和屏之间的传输线上FPD Link的数据量达到3Gbps以上,这对电缆传输线的要求非常高(高速信号传输,线缆阻抗,EMI抗干扰屏蔽能力等),经常出现因线缆受干扰或者太长,在车上出现花屏等现象。同时高性能传输电缆的成本非常高。目前的主流方案基本都是采用主机直接透传视频数据的方式,这样一旦主机或者视频传输线缆出问题,屏将无法显示,这对车载仪表显示来说失效概率比较高,不可忽略。当前显示屏方案无法自由接入主机,基本是采用主机对配的方案,可扩展性差。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具体至少包括:车载以太网显示屏通过车载以太网总线与车载中央网关相连接;
车载以太网的显示屏初始化显示控制列表,根据获取对应服务提供者MAC地址和IP地址对显示控制列表中的MAC地址和IP地址进行更新;
通过UDP或TCP单播或多播或全网广播的方式发送显示控制列表的消息至车载网络节点;
车载以太网显示屏根据显示控制列表对内容进行显示。
一种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进一步地,车载以太网显示屏设有显示列表库,用于存储显示控制列表;
显示控制列表至少包括一个;
每个显示控制列表至少包括一条显示内容,每条显示内容至少包括:服务提供者MAC地址、IP地址、Message ID、Request ID、条目阵列。
一种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进一步地,车载中央网关与智能天线、中央计算单元、座舱域控制器ECU相连接,数据传输通过车载中央网关进行数据交互。
一种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进一步地,车载网络节点中被授权的设备将显示控制列表进行存储后;
根据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需求,被授权的设备向车载以太网显示屏提供显示控制列表调用服务;
被授权的设备并不主动告知网络节点其提供显示控制列表服务;
车载以太网显示屏发送获取显示列表服务的查询消息获取显示控制列表并根据显示控制列表进行内容显示。
一种车载以太网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方法,进一步优选的,ACC上电后,车载网络节点通过TCP/IP协议建立连接后,通过SOME IP-SD协议建立服务发现,远程调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或者订阅服务提供者发布的内容;车载网络节点包括位于车载网络中接入的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赫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赫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82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镜片参数测量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深海用水下复合散热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