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入料系统及破袋分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8371.4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6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孟行健;魏道春;汤真;李孝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2C18/16;B02C18/22;B02C23/14;B02C23/10;B65B69/00;B09B3/30;B09B3/3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4 | 代理人: | 方荣肖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处理 系统 分拣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入料系统及破袋分拣装置。该入料系统包括:入料斗、下料辅助机构、入料阀、负载检测单元、入料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器。入料斗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圆孔。下料辅助机构包括两组捣料组件。每组捣料组件包括曲轴、捣料杆以及摇杆。捣料杆以及摇杆的均设置有多个,且均与入料斗其中一侧的多个圆孔相对应。捣料杆的一端穿过对应的圆孔并伸入入料斗内部,另一端铰接在对应摇杆的一端上。曲轴用于在沿自身轴心线转动时驱使多个摇杆往复摆动,进而带动捣料杆在相应的圆孔内窜动。该入料系统可以辅助推进餐厨垃圾由入料斗进入到分拣壳的内部,并优化入料斗的功能,提高餐厨垃圾的破袋分拣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厨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入料系统及破袋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指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瓜果皮等易腐易降解垃圾,具有含水率高、盐分和油脂含量高等特点,不适于采用填埋或焚烧处置。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餐厨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
厨余垃圾在打包时一般通过塑料袋进行包裹,且由于垃圾分类政策没有被很好的执行,厨余垃圾中常夹杂大量的难降解垃圾(如塑料杯、易拉罐、纸杯、布条等),这些难降解垃圾以及塑料袋不便于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自动分离出来,并且不能采用生物分解方法处理。
现有的餐厨垃圾分拣装置的入料系统功能较为单一,从而限制了对餐厨垃圾的破袋分拣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餐厨垃圾分拣装置的入料系统功能较为单一,从而限制了对餐厨垃圾的破袋分拣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入料系统及破袋分拣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入料系统,其用于对一个破袋分拣装置进行供料。破袋分拣装置包括分拣壳、轴体、破碎机构、抛料机构以及分拣电机。分拣壳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接收餐厨垃圾的输入口。轴体转动安装在分拣壳内部。破碎机构以及抛料机构均安装在轴体上。分拣电机用于驱使轴体转动,以驱动破碎机构以及抛料机构运行。入料系统包括:入料斗、下料辅助机构、入料阀、负载检测单元、入料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器。
入料斗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圆孔。入料斗固定在分拣壳上,并通过分拣壳的输入口与分拣壳的内部连通。
下料辅助机构包括两组捣料组件。每组捣料组件包括曲轴、捣料杆以及摇杆。曲轴与入料斗具有多个圆孔的其中一侧对应。捣料杆以及摇杆的均设置有多个,且均与入料斗其中一侧的多个圆孔相对应。捣料杆的一端穿过对应的圆孔并伸入入料斗内部,另一端铰接在对应摇杆的一端上。摇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曲轴上。多个摇杆以及多个捣料杆均沿着曲轴的轴向线性分布。其中,曲轴用于在沿自身轴心线转动时驱使多个摇杆往复摆动,进而带动捣料杆在相应的圆孔内窜动。
入料阀安装在入料斗上,并用于打开或关闭分拣壳的输入口。
负载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分拣电机的实时负载。
入料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入料斗内的餐厨垃圾的堆积量。以及
控制器用于根据实时负载的大小,以作出如下决策:
(a)当实时负载小于预设负载一时,判断入料斗内的餐厨垃圾的堆积量是否大于预设堆积量。
若入料斗内的餐厨垃圾的堆积量大于预设堆积量,驱使下料辅助机构运行以进行辅助下料。
(b)当实时负载大于预设负载一且不大于预设负载二时,根据预设负载二与实时负载之间的负载差,提高下料辅助机构的辅助下料效率。其中,辅助下料效率与负载差之间呈负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83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