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源多态海量数据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0491.8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9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索智鑫;洪慧君;张雨;阳曾;吴小科;郝方舟;陈桓;赵小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6F16/958 | 分类号: | G06F16/958;G06F9/5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陈专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源多态 海量 数据 信息 传输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源多态海量数据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电网管理机构根据智能电气设备产生的数据管理电价和监控交易信息;边缘计算终端向云主站发布内容,所述云主站根据订阅服务将订阅结果推送给所述边缘计算终端;所述边缘计算终端向所述端设备发送请求,所述端设备根据所述请求向所述边缘计算终端进行响应。本发明以MQTT和CoAP通信协议为基础,设计分层次对电力物联网云主站与各端设备通信协议,基于软件定义架构下的以MQTT和CoAP通信协议为基础的互联协议架构,并借助该架构以满足智能电网的即插即用和设备广泛互联等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源多态海量数据的信息传输方法、系统、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用电量也急剧提升。用电量需求的急剧增长对我国的环境、能源以及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都造成了极大挑战。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电力物联网是物联网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应用。电力物联网通过将基础设施与电力系统基础设施有效整合,来提高电力系统设施的利用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打造合理的电力物联网架构体系,对实现电网智能化以及电力系统各设备的全面感知、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变电、配电、输电采集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解决物联网终端缺乏统一架构设计标准,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即插即用和设备广泛互联等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源多态海量数据的信息传输方法、系统、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变电、配电、输电采集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解决物联网终端缺乏统一架构设计标准,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即插即用和设备广泛互联等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源多态海量数据的信息传输方法,所述多源多态海量数据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电网管理机构根据智能电气设备产生的数据管理电价和监控交易信息;
边缘计算终端向云主站发布内容,所述云主站根据订阅服务将订阅结果推送给所述边缘计算终端;
所述边缘计算终端向所述端设备发送请求,所述端设备根据所述请求向所述边缘计算终端进行响应。
可选地,所述的多源多态海量数据的信息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电网管理机构根据智能电气设备产生的数据管理电价和监控交易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电网管理机构通过通信接口与信息处理设备连接,所述信息处理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智能电气设备连接;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获取所述智能电气设备产生的数据;
所述电网管理机构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接收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发生的所述智能电气设备产生的数据,并根据所述数据管理电价和监控交易信息。
可选地,所述的多源多态海量数据的信息传输方法,其中,所述边缘计算终端向云主站发布内容,所述云主站根据订阅服务将订阅结果推送给所述边缘计算终端,具体包括:
所述云主站通过MQTT协议与所述边缘计算终端连接,所述云主站通过所述MQTT协议与所述边缘计算终端进行消息的发布和订阅;
所述边缘计算终端通过所述MQTT协议向所述云主站发布内容,所述云主站根据订阅服务将订阅结果通过所述MQTT协议推送给所述边缘计算终端。
可选地,所述的多源多态海量数据的信息传输方法,其中,所述云主站包括物联管理平台和云计算平台。
可选地,所述的多源多态海量数据的信息传输方法,其中,所述MQTT协议部署于所述云主站内部的所述物联管理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04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