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纯油轧制油及其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43223.1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0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陆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丰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C10M16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闻钰 |
地址: | 214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轧制 及其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轧制油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不锈钢纯油轧制油及其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本体、驱动电机、第一电控撑杆和第二电控撑杆。本发明的不锈钢纯油轧制油及其生产设备采用油酸脂、硫化脂肪酸酯、磷酸酯为、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缩合物、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和矿物油通过不同的重量配比组成,降低轧制油的毒性,提高了冷却性能、润滑性和抗磨性;通过内置纵向装配多功能筒的反应釜本体对轧制油进行反应生产,采用顶部的驱动电机和电控撑杆便可以对反应过程中的不同原料进行填注,采用预先内部原料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也无需在中途向内填注原料,避免热量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油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不锈钢纯油轧制油及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不锈钢轧制是一种将不锈钢在一定条件下旋转轧辊给予轧件压力,使轧件产生塑性变形的一种加工方式。轧件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断面减少,形状改变,长度延伸,并伴有展宽,这时轧件与轧辊不体面产生相对滑动,产生摩擦,并伴有摩擦热和变形热。在轧制过程中,在变形区压力的作用下,轧辊会产生弹性变形,带材会产生塑性变形。这是需要将不锈钢轧制油通过带材的楔入作用进入变形区,黏附在不锈钢带钢及轧辊上,以满足润滑和冷却的需要。
传统的不锈钢轧制油采用含氯添加剂制造,如氯苯,六氯乙烷,氯化脂肪酸,氯化石蜡等。其中以氯化石蜡价廉和工艺质量好为最常用。之所以都采用含氯产品是由于不锈钢轧制过程容易产生“粘辊”的故障。但是传统的配方因工艺过程中需喷洒大量的水以提高冷却性能不但耗用大量的能源而且产生大量的废液因而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使该工艺用油只能一次性使用。多年来人们企图寻找它的替代品:如含硫、磷添加剂以代替氯化石蜡,但效果不甚理想,主要是由于工艺质量上无法达到传统氯添加剂的水平,况且硫磷添加剂往往价格高,色泽差使相关行业难以接受,这就需要不断开发新材料、新配方。
传统的不锈钢轧制油反应设备结构简单,内部填料和注料均需要通过外部向内输送,无法直接通过内部调节来注料,导致填注过程中的温差变化比较大,对反应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无法对内部热量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同时输料过程需要对不同驱动机构的输送流量进行精准控制,操作难度很大,同时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不锈钢纯油轧制油及其生产设备,解决传统的不锈钢轧制油反应设备结构简单,内部填料和注料均需要通过外部向内输送,无法直接通过内部调节来注料,导致填注过程中的温差变化比较大,对反应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无法对内部热量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同时输料过程需要对不同驱动机构的输送流量进行精准控制,操作难度很大,同时成本很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纯油轧制油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本体、驱动电机、第一电控撑杆和第二电控撑杆,所述的反应釜本体内部活动装配有由驱动电机驱动的纵向装配多功能筒,所述的反应釜本体上端外壁中心位置具有用于提升装配稳定性的纵置导向筒,所述的驱动电机、第一电控撑杆和第二电控撑杆通过侧向螺栓固定装配在纵置导向筒外侧。
所述的反应釜本体内底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底部装配通孔,所述的反应釜本体下表面对应圆形底部装配通孔位置螺栓固定有与纵向装配多功能筒相配合的底部密封筒。
所述的纵向装配多功能筒包括纵向插接在纵置导向筒和底部密封筒内部的外部搅拌轴筒、固定在外部搅拌轴筒外侧弧形面上的一体结构搅拌叶片、开设在外部搅拌轴筒两侧外壁上的第一侧向装卸口、第二侧向装卸口、滑动插接在外部搅拌轴筒内部的第一升降盒、第二升降盒、固定在第一升降盒上端的第一控制连杆、第一注料管、固定在第二升降盒上端的第二控制连杆和第二注料管。
所述的第一控制连杆上端侧壁上通过横向联动支架与第一电控撑杆上端伸缩杆水平固定,所述的第二控制连杆上端侧壁上通过横向联动支架与第二电控撑杆上端伸缩杆水平固定。
所述的第一控制连杆和第二控制连杆下端均同轴固定有用于内部加热的内部加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丰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丰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3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