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产EPA油脂的陆生魏氏藻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7152.2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6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佘洋;景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N1/02;C12P7/6427;C12P7/64;C12P7/649;C12R1/89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epa 油脂 陆生 魏氏藻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产EPA油脂的陆生魏氏藻及其应用。对分离自荒漠生物土壤结皮中的藻株WL1进行18S rDNA序列分析和显微形态鉴定,确定其属于魏氏藻。该藻株在批次培养模式下,藻细胞中积累的中性脂占总油脂的80%以上,脂肪酸组成以棕榈油酸、油酸、亚麻酸为主,可以占到总油脂脂肪酸的70%以上,适合生物柴油的生产,同时含有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且占总脂肪酸含量达到1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在藻细胞中积累大量高含EPA油脂能力的魏氏藻藻株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株魏氏藻的分离、鉴定及培养。
背景技术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属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但又不可缺少的重要脂肪酸。在日常饮食基础上增加EPA的摄入、吸收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脑血栓和高血压等具有明显效果。EPA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保健品和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EPA的商业来源主要是深海鱼油,但深海鱼油生产成本高,且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EPA的拓展应用和需求增加,开发新的EPA原料来源十分重要。
微藻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藻类,微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转化为有机碳,并将有机碳以油滴的形式储存于藻细胞内形成微藻油脂。微藻油脂中含有丰富的EPA,并且与深海鱼油相比,具有不含胆固醇、脂肪酸组成更加稳定、无鱼腥臭味和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优点。微藻的藻细胞内还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矿物质,因此提取油脂后的微藻残渣仍具有加工为其他产品的附加值。在微藻油脂成分和生产技术的研究中涉及的藻种包括三角褐指藻、盐藻、微绿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这些微藻利用简单的矿质元素即可生长,培养成本低、收获快,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利用代谢工程手段可以提高油脂的含量,已部分实现产业化应用,其中功能油脂和生物柴油作为两个主要方向发展迅速。但目前实现应用的藻种大多为淡水和海洋微藻,其作为水生微藻在进行培养时存在诸多问题,如杂菌污染、微囊藻毒素残留和重金属富集。
荒漠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细菌、微藻等生物体与土壤颗粒联结而成。荒漠微藻具有抗逆性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特点。魏氏藻属(Visheria sp.)是Pascher在1937年命名的一类单细胞黄绿色藻,属于绿藻门、真眼点藻纲、真眼点藻目(Eustigmatales Hibberd)、真眼点藻科(Eustigmataceae Hibberd),多生长在淡水和土壤颗粒中。魏氏藻的营养细胞为球形,大多直径为10-11μm,细胞质中含有液泡,内含能够震动的颗粒。其含油水平可达50%以上,且油脂中含有如EPA等优质脂肪酸。
目前已公开的专利中,已有部分关于微藻生产EPA油脂的相关技术:
1)一种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生产EPA的方法(CN102618592A)。该中国专利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生产EPA油脂,通过胁迫培养后总脂含量可占细胞干重的66%(大多为三酰甘油TAG)。但EPA占总脂肪酸的8.6%,且在一般培养条件下藻细胞油脂中EPA含量更低,因此EPA生产能力较弱,不利于工业生产。
2)一株利用海水培养的魏氏藻及其用途(CN111349566A)。该中国专利通过海水培养魏氏藻藻株LQ-1984,该藻株的ω-7脂肪酸相对含量高,EPA的相对含量也达到10%。但是随着海水盐度增加至15%时,EPA的含量下降迅速,即生产EPA的潜力不足。此外,魏氏藻藻株LQ-1984中性脂的脂肪酸种类少,例如不含亚麻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高产EPA油脂的陆生魏氏藻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魏氏藻藻株对环境的适应力强、油脂含量高,可用于微藻生物柴油和EPA的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株高产EPA油脂魏氏藻的名称为Visheria sp.WL1(即魏氏藻藻株WL1),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2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71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