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48466.4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6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范聪成;黄池光;丰楠楠;李斌;杜荣华;戴建建;付锦锋;杨霄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12 | 分类号: | C08L33/12;C08K7/00;C08K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2017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酸酯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聚丙烯酸酯类树脂39~98份、层状消光剂1~20份和加工助剂0.5~54份,所述层状消光剂的折射率为1.53~1.63。本发明通过选用特殊性状和特定折射率的层状消光剂与聚丙烯酸酯类树脂混合,显著提升了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的半透明性能和磨砂性能。本发明无需采用皮纹模具,使用高光模具即可获得具有半透明磨砂效果的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大大节省了模具设计的成本和繁琐加工过程,可以实现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在家电、汽车面板、视窗、文具或玩具中的高效率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聚丙烯酸酯类树脂具有透明度高、表面硬度高、易成型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等领域的视窗和面板上。目前,除了直接使用高透明性的树脂成型外,很多应用往往需要添加改性剂,使得制备的材料形成半透明效果。现有技术中,材料若要达到半透明效果大致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通过添加有机硅微球与PC树脂或ABS树脂复合,使得材料经过光线经过散射后形成乳白色雾状半透效果,制得的复合材料通常被用于LED灯罩等。第二种是借鉴了磨砂玻璃的制作方法(喷砂或化学腐蚀形成表面凹凸结构)在模具表面设计细密皮纹,从而帮助材料实现磨砂效果,该磨砂效果是一种清透但朦胧的效果。
但是,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均有一些弊端:第一种方法获得的材料仅能获得一些半透明效果,其不具有磨砂效果;第二种方法材料,需要借助皮纹磨具才能获得磨砂效果,大大增加了磨具设计的成本和繁琐加工过程,并且材料的透明性也不高。
因此,亟需一种不需皮纹磨具,加工成本低,同时具有较佳的半透明性能和磨砂性能的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半透明性能和磨砂性能的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
聚丙烯酸酯类树脂39~98份、层状消光剂1~20份和加工助剂0.5~54份,所述层状消光剂的折射率为1.53~1.63,所述层状消光剂为层状硅酸盐;
所述层状硅酸盐为KAl2(AlSi3O10)(OH)2和/或KMg3(AlSi3O10)F2。
本发明利用层状消光剂中的片层结构,及其折射率与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异,将片层结构均匀分散于聚丙烯酸酯类树脂中,光线经过层状消光剂中的片层结构和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双重折射,实现了组合物的半透明磨砂效果。
本发明层状消光剂为层状硅酸盐,利用了其中片层结构均匀分散于聚丙烯酸酯类树脂中,有利于组合物达到半透明磨砂效果。
采用上述组成的层状硅酸盐,可以提高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的磨砂细腻程度和透光率(其中透光率按照ASTM D1003方法进行测试)。本发明申请人通过实验证实,当天然层状硅酸盐为Mg3[Si4O10](OH)2时,其制备的组合物不具有磨砂效果,同时组合物透光率小于10%,组合物变成实色不透明,可见并非所有的层状硅酸盐都可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更优选地,层状消光剂的径厚比大于80。采用足够大的径厚比的层状硅酸盐,说明晶体片层被剥离的足够薄,可以更好的实现透光效果。
作为本发明所述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8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