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51620.3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0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旭;李佳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23/12 | 分类号: | A63B23/12;A63B21/008;A61H15/00;F03D9/25;F04D25/08 |
代理公司: | 无锡风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61 | 代理人: | 骆莉 |
地址: | 132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穿戴 按摩 助力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包括风力转化机构、负重机构、滑动按摩机构,装置能够负重跑步,装置能够在跑步中锻炼上肢力量,装置能够进行按摩,装置能够切换气流模式来达到更好的纳凉体验,所述的风力转化机构与负重机构相连,负重机构与滑动按摩机构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提高锻炼的强度和舒适度,需要进行负重训练,但是按摩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传统的手段是在锻炼结束后进行一定的拉伸或者是按摩,在跑步这项运动中,对于上肢的锻炼就会比较少,同时无法对上班族容易发生疲劳的背部难以进行良好的放松,所以设计了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装置能够负重跑步,装置能够在跑步中锻炼上肢力量,装置能够进行按摩,装置能够切换气流模式来达到更好的纳凉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包括风力转化机构、负重机构、滑动按摩机构,装置能够负重跑步,装置能够在跑步中锻炼上肢力量,装置能够进行按摩,装置能够切换气流模式来达到更好的纳凉体验。
所述的风力转化机构与负重机构相连,负重机构与滑动按摩机构相连。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所述的风力转化机构包括叶轮、第一带轴皮带轮、皮带、第二带轴皮带轮、线圈,叶轮与第一带轴皮带轮相连,第一带轴皮带轮与皮带摩擦连接,皮带与第二带轴皮带轮摩擦连接,第二带轴皮带轮与线圈相连。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所述的负重机构包括拉紧皮带、卡槽、拉动头、卡位座、进风口、转动支撑、收紧口、拉环、负重座、释压口、滑槽、软管、摩擦卡位座、磁感线提供座、穿过腔、弹簧、卡扣、散热叶轮、电机、拉座、复位弹簧、活塞、活塞腔、出气单向阀、出气管道、进气单向阀、进气管道,拉紧皮带上设有数个卡槽,拉动头抵在卡位座上,卡位座对称连接在负重座上,负重座上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内连接有转动支撑,转动支撑与第一带轴皮带轮转动连接,收紧口设置在负重座上并与进风口保持连通,释压口和滑槽均设置在负重座上,软管一端连接在负重座的背面,另一端延伸卡在摩擦卡位座内,摩擦卡位座连接在负重座上,磁感线提供座与负重座相连,线圈转动连接在磁感线提供座内,穿过腔设置在负重座上并将进风口与磁感线提供座所在腔体连通起来,皮带从穿过腔中穿过,弹簧套在卡扣上,卡扣一端穿过卡位座的上端面连接在拉动头上,另一端穿过卡位座的下端面并穿过卡槽后可滑动的卡入负重座内,散热叶轮与电机相连,散热叶轮与负重座转动连接,电机与负重座固定连接,软管的固定端与电机所在腔体相连通,拉环与拉座相连,拉座可滑动的穿过负重座深入到设置在负重座内的活塞腔内并连接在活塞上,活塞滑动连接在活塞腔内,复位弹簧套在拉座上,活塞腔上端与出气管道相连通,出气管道与滑槽相连通,活塞腔下端与进气管道相连通,进气管道在负重座内多次换向后从下端面延伸而出,进气单向阀设置在进气管道内,拉紧皮带一端铰接在负重座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所述的滑动按摩机构包括滑动支撑、按摩轮、按摩复位弹簧,滑动支撑上转动连接有按摩轮,按摩复位弹簧上端连接在滑动支撑上,下端连接在滑槽内壁上,滑动支撑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所述的按摩轮上设有多个凸起。
本发明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运动可穿戴按摩助力装置,装置能够负重跑步,装置能够在跑步中锻炼上肢力量,装置能够进行按摩,装置能够切换气流模式来达到更好的纳凉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化工学院,未经吉林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1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