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负荷管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1642.X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1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亮;李熊;陆春光;肖涛;刘炜;李亦龙;宋磊;黄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8;H02J3/14;G06F1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许守金;张建青 |
地址: | 311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电网 负荷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电网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负荷管理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负荷管理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电网负荷的管理:S1、基于大数据构建电网负荷习惯分配模型和电网异常监测模型;S2、基于大数据为不同的电网异常情况配置对应的电网负荷应急分配模型;S3、基于电网负荷习惯分配模型/电网负荷应急分配模型实现电网负荷的分配,同时基于电网异常监测模型实现电网工况的实时监测。本发明充分考虑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季节的用电需求,通过大数据构建电网负荷习惯分配模型以及电网负荷应急分配模型,实现电网负荷按需分配,在避免电网负荷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负荷管理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网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会有电压过低或电压不稳定等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在冬夏两季的用电高峰期。后经过调研得知这是由于电网公司对于该某地区的负荷分配低于了当地实际用电负荷导致的,而同时有些地区则会出现负荷过剩的现象,以上情况的发生的原因就是电网负荷管理不当。
影响电网负荷管理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全面性。而由于当前负荷管理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大多通过随机采样法获得,由于随机采样法自身的随机性以及不全面性,这就会使得数据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导致由此数据产生的一系列计算失误等偏差,以至于降低了负荷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构建电网负荷习惯分配模型以及电网负荷应急分配模型,实现电网负荷的有效分配以及灵活按需分配,在避免电网负荷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的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负荷管理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负荷管理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电网负荷的管理:
S1、基于大数据构建电网负荷习惯分配模型和电网异常监测模型;
S2、基于大数据为不同的电网异常情况配置对应的电网负荷应急分配模型;
所述电网负荷应急分配模型包括可分配电网负荷预测子模型和电网负荷分配子模型,
所述可分配电网负荷预测子模型基于历史电网异常参数(异常时的工况参数)对应的电网负荷应急分配方案内载的可分配电网负荷训练所得,其基于当前电网工况参数,输出可分配电网负荷;
将可分配电网负荷输入到电网负荷分配子模型中,电网负荷分配子模型的约束条件为电网安全运行,其目标函数为最大满足当前各用户的用电需求,实现当前可分配电网负荷的分配;
S3、基于S1中的电网负荷习惯分配模型或/和S2中的电网负荷应急分配模型实现电网负荷的分配,同时基于S1中的电网异常监测模型实现电网工况的实时监测。
本发明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充分考虑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季节的用电需求,通过大数据构建电网负荷习惯分配模型以及电网负荷应急分配模型,实现电网负荷的有效分配以及灵活按需分配,在避免电网负荷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进一步,本发明可以尽可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负荷动态调控需求,从而进一步的保证电网负荷管理的合理性。
更进一步,本发明充分考虑用户在特殊时期可能需要改变用电需求的情况,并且可以尽可能的满足这些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客户用电的满意度。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16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