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细陶瓷纤维棉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1692.8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2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军;庄育磊;吴文达;燕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龙亘耐火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0 | 分类号: | C04B35/10;C04B35/622;C03C13/06;C03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纤维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陶瓷纤维棉及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黏土熟料30‑40份、氧化铝粉40‑48份、硅溶胶10‑18份、氧化铬12‑20份、氯化镁6‑14份、结合剂5‑9份、增稠剂8‑18份和耐火剂3‑5份,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黏土熟料30份、氧化铝粉40份、硅溶胶10份、氧化铬12份、氯化镁6份、结合剂5份、增稠剂8份和耐火剂3份。本发明通过在制备原料中加入了氧化铬,再经过高温融化后进行融合,可以使陶瓷纤维的使用温度进一步提高,本发明中使用拉丝法中加入结合剂和增稠剂,可以通过调整黏度、漏板孔的直径和拉丝速度可获得不同直径的纤维,避免形成的棉坯出现厚度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纤维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细陶瓷纤维棉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纤维棉又称硅酸铝棉,是硅酸铝棉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船舶、工厂、建材、石油、化工等等。具有质轻、防火、导数系数低、吸引系数高、抗化学腐蚀等性能。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密度和成型工艺科制成板、条、带、绳、毡、毯、席、垫、管等。安全使用温度大于1000℃高温。酸铝纤维具有导热系数低、耐高温、抗腐蚀、强度高等特点,在保温隔热材料领域中应用较多。近年来,这种纤维又被用来制备新的薄层绝热层,尤其在要求轻质量和占用空间有限的绝热部位,这一材料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陶瓷纤维组成和结构的差异直接决定了纤维的高低温强度、抗蠕变性、弹性模量等,纤维的长度和直径决定了纤维制品的最终形式,有些纤维可纺布、可制毯、可造纸,有些纤维就不行,最终决定了不同纤维制品各自专有的应用领域。现有的陶瓷纤维材料并不能够满足使用需要。
现有的硅酸铝纤维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将熔化的液体材料从熔锅中流出,形成稳定的流股,流进离心机,离心机高速旋转,液体材料通过离心机上的甩料口被甩出,形成纤维通过负压风机在传送带上布棉,经过一定时间,传送带向前传输,将纤维制成的棉坯传送出集棉箱。但是在集棉箱内形成棉胚时,冷却以及分散不均匀,容易导致形成的棉坯出现厚度不均匀的情况影响成形后的硅酸铝超细陶瓷纤维棉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超细陶瓷纤维棉及其生产方法。
一种超细陶瓷纤维棉,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黏土熟料30-40份、氧化铝粉40-48份、硅溶胶10-18份、氧化铬12-20份、氯化镁6-14份、结合剂5-9份、增稠剂8-18份和耐火剂3-5份。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黏土熟料30份、氧化铝粉40份、硅溶胶10份、氧化铬12份、氯化镁6份、结合剂5份、增稠剂8份和耐火剂3份。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黏土熟料35份、氧化铝粉44份、硅溶胶14份、氧化铬16份、氯化镁10份、结合剂7份、增稠剂13份和耐火剂4份。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黏土熟料40份、氧化铝粉48份、硅溶胶18份、氧化铬20份、氯化镁14份、结合剂9份、增稠剂18份和耐火剂5份。
进一步的,所述结合剂为水玻璃和硅溶胶的混合物,所述水玻璃和硅溶胶的比例为1:2。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剂为聚磷酸铵、硼酸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聚苯醚和聚四氟乙烯微粉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超细陶瓷纤维棉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按照重量份将黏土熟料、氧化铝粉、硅溶胶、氧化铬、氯化镁、结合剂和耐火剂放进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为35-45r/s,温度为80-90℃,形成预混料;
S2:将S1中形成的预混料送至窑炉中加热融化成稳定液体材料,加热融化的温度为1500-1700℃,时间为14-24h,获得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龙亘耐火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龙亘耐火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1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