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1752.6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4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高飞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阵列层及设置在光源阵列层朝向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第一光学膜;光源阵列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光源;第一光学膜包括基材和设置在基材朝向光源阵列层一侧的第一膜层;基材朝向第一膜层的一侧包括多个内凹结构,内凹结构内的物质的折射率小于第一膜层的折射率;并且沿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内凹结构与光源至少部分交叠。通过在基材上设置内凹结构,并对内凹结构中的物质折射率与第一膜层的折射率做匹配,在无需加大混光距离和/或加大光源密度的条件下,可以增加光源阵列中相邻光源之间的混光程度,并保证了背光模组具有较小厚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平板显示领域,通常背光模组是一个重要的部件。例如,在液晶显示中,由于液晶分子不能主动发光,因此需要提供背光模组提供光源。又例如,在有机发光显示中,为了提高其显示亮度及对比度,有时也需要加入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通常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光源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板后,再通过反射片、网点的反射和散射将光导出,这样做的缺点在于所形成的画面对比度相对较差,不可进行局部调光。直下式背光模组光光源做成密集的点阵,光源发射的光经过光学模组后直接照射屏幕,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画质清晰、色彩鲜明、对比度稿明暗对比效果而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
当前,将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应用于背光模组,极大地推动了背光模组的发展。例如,采用mini-LED背光模组的液晶电视面板,价格约只有传统的OLED电视面板的60%-80%,但亮度、画质都与传统OLED相近或画面效果更好,省电效能却又更高,采用mini-LED的液晶显示有望重新成为市场的主流。
然而,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短板,例如,提升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亮度均一性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重点。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光源阵列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光源,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
第一光学膜,设置在所述光源阵列层朝向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膜包括基材和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设置在所述基材朝向所述光源阵列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基材朝向所述第一膜层的一侧包括多个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内的物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并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内凹结构与所述光源至少部分交叠。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放射式中,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基材的折射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凹结构内的物质为空气。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为1.46~1.48。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层为雾化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膜还包括多个多面体结构,所述多面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材背离所述第一膜层的一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内凹结构与所述光源一一对应交叠。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内凹结构覆盖对应的所述光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凹结构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圆角矩形、弧形中的任意一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17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