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检测系统、方法及其储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55082.5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0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宋双林;梁运涛;刘磊;赵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易通专利事务所 21116 | 代理人: | 于丽丽 |
地址: | 11312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 发火 标志 气体 检测 系统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煤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组件、流量控制器、氧化炉、储气装置、色谱分析仪、排气阀、管路、电控三通阀、计算机,两个气源组件经管路和电控三通阀与流量控制器连接,流量控制器、氧化炉、储气装置三者之间通过管路和电控三通阀相互连通,氧化炉、储气装置两者均通过管路和电控三通阀分别与色谱分析仪、排气阀连通,气源组件、流量控制器、氧化炉、储气装置、色谱分析仪、排气阀、电控三通阀分别与计算机电性连接;
所述管路包括管路1、管路2、管路3、管路4、管路5.....、管路16,管路1、管路2分别与两个气源组件连接,管路3、管路4分别与流量控制器的两端连接,管路5、管路6分别与氧化炉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管路10、管路13分别与储气装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管路16与色谱分析仪进气端连接,管路12、管路14分别与排气阀连接,管路1、管路2、管路3通过电控三通阀连接,管路7、管路8、管路12通过电控三通阀连接,管路13、管路14、管路15通过电控三通阀连接,管路4、管路5、管路9之间通过电控三通阀连接,管路9、管路10及管路11的一端通过电控三通阀连接,管路6、管路7及管路11的另一端通过电控三通阀连接,管路8、管路15、管路16通过三通管连接;
所述储气装置包括气环、转盘机构、转动动力源、进气管、排气管,多个气环均匀装配于转盘机构的侧壁上,转盘机构装配于转动动力源的输出端,进气管、排气管分别连接至转盘机构处;
所述转盘机构包括上阀板、下阀板、阀片、气孔、动力机构、主轴,两个气孔为一组,上阀板的底面环形开设有多组上阀板气孔,多组上阀板气孔分别与每个气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相对应,下阀板的底面开设有一组下阀板气孔、阀片的板面开设有一组阀片气孔,且上阀板气孔、下阀板气孔、阀片气孔的位置相对应,主轴固定安装于上阀板的中部,主轴贯穿下阀板、阀片,且主轴的下端与转动动力源连接,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与阀片连接可驱动阀片绕主轴转动,下阀板的两个气孔分别与进气管、排气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煤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装置还包括底座、装配架、箱体、动力机构连接件,装配架装配于底座的表面,箱体与底座相铰接,动力机构连接件装配于装配架的底部,动力机构固定安装于动力机构连接件的底部,上阀板、下阀板、阀片均位于装配架的上侧。
3.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煤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源组件分别为干空气气源设备和纯氮气气源设备;
本检测方法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将待检测煤样装入氧化炉中;
(2)调整干空气气源和纯氮气气源的输出压力;
(3)接通设备电源,启动煤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气体检测系统;
(4)在计算机端设置实验参数;
(5)设备初始化和管路清洗;
(6)启动氧化炉对内部煤样进行持续加热;
(7)设备按照步骤(4)中的参数设置,采集气样并储存至气环内;
(8)使用色谱分析仪进行取样分析;
(9)实验流程结束,统计并记录全部气样的分析结果,并清理实验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需要设置的参数包括:气体流量、采集周期、最高温度、流量稳定时间、预热时间、色谱采样时间、存期时间、取气时间、气路清洗时间、气环清洗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通过计算机端,控制储气装置的转盘机构复位,并向实验设备的管路内有序通入纯氮气,以达到清洗管路的目的;其中,管路清洗路线有如下五条,此处五条路线没有固定清洗顺序,能够把编号2-16的管道全部清洗一次即可:
① 2→3→4→9→10→13→14→排气阀
② 2→3→4→9→10→13→15→16→色谱分析仪
③ 2→3→4→5→6→11→10→13→14→排气阀
④ 2→3→4→5→6→7→12→排气阀
⑤ 2→3→4→5→6→7→8→16→色谱分析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50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