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阻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5196.X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0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苏娟霞;陈平绪;叶南飚;杨波;罗忠富;卢朝亮;吴亦建;吴国峰;陈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732 | 分类号: | C07C69/732;C07C67/03;C08L23/12;C08L23/14;C08L23/08;C08K5/134;C08K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阻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受阻酚类化合物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二十二碳醇酯。本发明提供的受阻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相容性,且抗热氧老化效果优异,可作为抗氧剂添加至滑石粉改性的聚丙烯材料等树脂材料中,得到的聚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氧老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阻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在工业界有广泛的应用,是最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用内饰件或家电外壳制品中。
但聚丙烯含有不稳定的叔碳基团,在热、光或氧存在的情况下形成叔碳自由基。叔碳自由基非常活泼,造成聚丙烯分子链的断链和降解,导致PP材料的老化。为此必须加入抗氧剂,以延缓或抑制老化过程,从而延长聚丙烯及其制品的贮存期和使用寿命。聚丙烯的抗热老化助剂主要为受阻酚,目前市面上出现了非常多的品种。抗氧剂1076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酚类酯化物,是单酚类抗氧剂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品种之一,因为其熔点较低,所以应用比较广泛。抗氧剂1076具有使用量小,无异味,与聚合物树脂有较好的相容性,抗萃取性好,抗氧效能高,挥发性小,无污染,耐洗涤等优点,在高抗冲聚苯乙烯、PP、PE等聚合物以及某些食品包装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热稳定性较差,且在无机填充(例如滑石粉)的聚丙烯材料中抗热氧老化性能不佳,在有长期老化性能的应用领域受到了限制。
现有一般通过多种抗氧剂复配、添加耐热氧老化助剂及改性树脂等方式来提高聚丙烯材料的耐热氧老化性能。例如已有专利公开了一种低密度高透光率耐长期热氧老化的聚丙烯材料,以间规聚丙烯和等规聚丙烯树脂作为基体,利用高分子量受阻酚类抗氧剂与低分子量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复配物(例如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作为主抗氧剂,同时添加金属离子钝化剂、非极性的吸附树脂和高熔指且均聚的聚4-甲基-1-戊烯树脂,有效提升了聚丙烯材料的抗热氧老化性能,无粉化不开裂时间在900h以上。但该方案组成复杂,成本高,如可开发一种新型抗氧剂来赋予聚丙烯材料优异的耐热氧老化性能,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受阻酚类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受阻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相容性,且抗热氧老化效果优异,可作为抗氧剂添加至滑石粉改性的聚丙烯材料等树脂材料中,得到的聚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氧老化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受阻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受阻酚类化合物作为抗氧剂在制备树脂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丙烯材料在制备汽车用内饰件或家电外壳制品中的应用。
一种受阻酚类化合物,所述受阻酚类化合物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二十二碳醇酯。
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发现,与抗氧剂1076(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相比,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二十二碳醇酯引入了更长的碳链,降低了抗氧剂分子的极性,提高了与基体树脂的相容性,抗热氧老化效果优异,可作为抗氧剂添加至滑石粉改性的聚丙烯材料中,得到的聚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氧老化性能。
优选地,上述受阻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和碳二十二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即得所述受阻酚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51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