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60521.1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1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辉;吴传平;周天念;刘毓;梁平;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A62C31/00;A62C37/00;A62D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邝圆晖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系统 钝化 灭火 方法 | ||
1.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包括:
火灾探测模块(10),探测并定位储能电池舱(30)内的火灾位置并发出火灾发生信号;
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用于快速扑灭明火并防止电池复燃爆炸,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包括用来存储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存储装置,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为90%~99.8%的锂钝化气体和0.3%~10%的卤代烃气体的组合,所述卤代烃气体为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卤素元素的卤代烃,所述锂钝化气体为40%的氮气和60%的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所述锂钝化气体用于钝化活性锂并稀释易爆气体,主要的钝化反应为:
N2+ LiCx → Li3N+ C;Li + N2→ Li3N;Li + CO2→ Li2CO3+ C
CO2+ LiCx → Li2CO3 +C;和
控制模块(20),与所述火灾探测模块(10)通讯并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火灾探测模块(10)发出的火灾发生信号;
根据所述火灾发生信号控制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的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和电池模组之间通过连通管道(50)连通,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上下层叠布置的储能电池舱(30),所述连通管道(50)的一端连通主管道,所述连通管道(50)的另一端连通多个支管道(51),多个所述支管道(51)一一对应的伸入多个所述储能电池舱(30)的顶部,每个所述支管道(51)的出口均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储能电池舱(30)喷射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喷嘴(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上沿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开启控制阀(60)、单向流通阀(61)以及选择阀(6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探测模块(10)包括用于检测烟雾的感烟组件、用于监测温度的感温组件、用于监测可燃气体的可燃气体探测组件、用于监测电池外壳形变量的形变检测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气体为H2、CO、CH4、C2H4、C2H6、C3H6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储存温度范围为-30℃~2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储存压力范围为1MPa~10MPa。
8.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方法,所述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方法包括:
获取火灾发生信号并定位火灾发生位置;
根据所述火灾发生信号控制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开启,并开始灭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05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