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鼻饱胃食管封堵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0532.X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5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丁卫;杨丽芳;杨海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卫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M25/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顺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8 | 代理人: | 朱炳亚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鼻饱胃 食管 封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饱胃患者的急诊手术装置,特别是一种经鼻饱胃食管封堵器,包括:主管腔(1)、气囊、气囊打气孔,气囊包裹在主管腔(1)下端部位,气囊通过气囊注气管连接气囊打气孔,气囊注气管与主管腔(1)外壁连接为一体,并顺着主管腔(1)的壁向上与气囊打气孔管连接。它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快捷有效的经鼻饱胃食管封堵器,以便能为饱胃患者的急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降低饱胃患者发生反流误吸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饱胃患者的急诊手术装置,特别是一种经鼻饱胃食管封堵器。
背景技术
很多饱胃患者的急诊手术在行全身麻醉时存在较高的反流误吸风险(即吸入性肺炎),所以作为麻醉医生的我们大多时间的操作是:
1、等禁食时间够8小时。
2、下胃管进行洗胃。
3、催吐。
4,全身麻醉诱导时采用selliek手法(即诱导时用拇指和食指压迫环状软骨封闭食管)。
以上几种方法的弊端各有不同,第一种,等待时间过长会错过手术的最佳时间,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第二种,如果患者进食固体食物此种方法的有效性几乎可以忽略,因为根本洗不出来。第三种,催吐,对于昏迷的患者根本不可以实施,因为此法反而可以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对于由颅脑外伤的患者可以增加颅内压的风险,加重病情。第四种,此法对麻醉医生的要求极高,首先麻醉医生要熟练的掌握此种方法,其次,下压的力量也有要求,再就是现在大多数年轻麻醉医生根本没有掌握此方法,所以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快捷有效的经鼻饱胃食管封堵器,以便能为饱胃患者的急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降低饱胃患者发生反流误吸的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经鼻饱胃食管封堵器,其特征是:包括:主管腔(1)、气囊、气囊打气孔,气囊包裹在主管腔(1)下端部位,气囊通过气囊注气管连接气囊打气孔,气囊注气管与主管腔(1)外壁连接为一体,并顺着主管腔(1)的壁向上与气囊打气孔管连接。
所述的气囊包括上下两个,下气囊(4)包裹在主管腔(1)最下端部位,下气囊(4)通过下气囊注气管(8)连接下气囊打气孔(5),下气囊注气管(8)与主管腔(1)外壁(6)连接为一体,并顺着主管腔(1)的外壁(6)向上与下气囊打气孔(5)连接;上气囊(2)包裹在主管腔(1)最中间部位,上气囊(2)通过上气囊注气管(7)连接上气囊打气孔(3),上气囊注气管(7)与主管腔(1)外壁(6)连接为一体,并顺着主管腔(1)的外壁(6)向上与上气囊打气孔(3)连接,将带有气囊包裹的主管腔(1)下端从患者的鼻腔插如,插到合适的位置后,气囊通过主管腔(1)上端的气囊打气孔充气,使下端气囊部位打气充起,与下端的胃食隔离。
所述的上气囊(2)和下气囊(4)的距离在10-20mm之间。
主管腔(1)的长度为L,则上气囊(2)在主管腔(1)上端的2/L附近,下气囊(4)在主管腔(1)下端的2/L附近,误差在5mm。
在气囊或管壁中加入外部易检测材料(9)。
所述的外部易检测材料(9)是金属元素或是荧光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是;将带有气囊包裹的主管腔1下端从患者的鼻腔插如,插到合适的位置后,气囊通过主管腔1上端的气囊打气孔充气,使下端气囊部位打气充起,与下端的胃食隔离,防止反流误吸风险(即吸入性肺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结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卫,未经丁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05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