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控建筑物悬挑结构灾变的构造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1588.7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3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何玉成;刘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彩丽建筑维护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3/04;E04B1/3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吴成开;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结构 灾变 构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控建筑物悬挑结构灾变的构造及方法,该构造包括有托架以及第一吊拉装置;该托架设置于第一悬挑结构相对应的屋顶柱梁板上,托架具有与第一悬挑结构之第一悬臂梁相同数量的担挑梁,担挑梁与第一悬挑结构的第一悬臂梁位于同一轴线上;该第一吊拉装置与托架连接并吊挂住第一悬挑结构。通过在房屋悬挑结构相对应屋顶及悬挑结构末端分别加设托架与吊拉装置,利用吊拉装置与托架连接并吊挂住悬挑结构,既能满足配合悬挑结构加固补强卸荷要求,也同时起到分担悬挑结构负荷的作用,并使新旧结构同步受力,使房屋的悬挑结构灾变防控变得更为稳妥和简单,具有省工、省料、省时、高效的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控建筑物悬挑结构灾变的构造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房屋悬挑结构尤其是在悬挑结构边梁封闭上实心墙的悬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下挠导致墙体变形有甚向外倾斜。当房屋悬挑结构及外墙下挠变形或侧倾时,意味着其悬挑结构已出现灾变。如果不及时作出标本兼治处理。其力学性能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衰减,极可能酿成灾难。建筑主体结构加固补强,强调既有结构应与复合上的结构协同工作共同受力。故,在悬挑结构边梁封闭上实心墙的悬挑结构加固,应预先以支顶方式或拆除实心墙的方式卸荷,否则加固效果会强差人意。
目前,应对房屋悬挑结构下挠变形灾变现行的加固补强措施,一是以支顶方法卸除作用在悬挑结构上部荷载;二是在悬挑结构梁板表面复合上钢板或纤织物的方法进行加固补强。这种悬挑结构现行加固补强技术,对于楼层并不高的悬挑结构加固是恰到好处的做法,但对于难以作出支顶卸荷的高层悬挑结构补强则并不是最佳之选。因为,当悬挑结构加固无法作出支顶卸荷时,唯有拆除构筑在悬挑结构上拦河或外墙等荷载,在加固后再恢复。这样做工程巨大,耗工、耗料、耗时,不仅干扰到用户正常生活,而且产生大量渣料,还影响到生态环境和建筑物观感。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控建筑物悬挑结构灾变的构造及方法,其具有省工、省料、省时、高效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防控建筑物悬挑结构灾变的构造,包括有托架以及第一吊拉装置;该托架设置于第一悬挑结构相对应的屋顶柱梁板上,托架具有与第一悬挑结构之第一悬臂梁相同数量的担挑梁,担挑梁与第一悬挑结构的第一悬臂梁位于同一轴线上;该第一吊拉装置与托架连接并吊挂住第一悬挑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托架是设置连接在第一悬挑结构和沿第一悬挑结构伸入主体结构边柱内且不小于第一悬挑结构伸出边柱2倍或以上范围的相对应既有屋顶柱梁板之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担挑梁通过钢筋或立柱固定在既有屋顶柱梁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担挑梁向外一端与其第一悬挑结构外侧齐平或与第一悬挑结构边梁内侧齐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担挑梁全长不少于第一悬挑结构伸出主体结构边柱长度3倍或以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吊拉装置包括有第一承托钢板、第二承托钢板和至少两吊拉杆;该第一承托钢板托住第一悬臂梁的底部,该第二承托钢板固定于担挑梁上,该至少两吊拉杆均穿过第一悬挑结构并分别位于第一悬臂梁的两侧,每一吊拉杆的下端均与第一承托钢板固定连接,每一吊拉杆的上端均与第二承托钢板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承托钢板位于担挑梁的顶面,该吊拉杆包括有钢筋、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该第一螺栓由上往下穿过第二承托钢板并与钢筋的上端焊接固定,该第二螺栓由上往下穿过第一悬挑结构和第一承托钢板后与一螺母螺合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彩丽建筑维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彩丽建筑维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15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