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重响应的药物靶向释放体系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1811.8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9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源;方得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54;A61K47/64;A61K31/704;A61K31/352;A61P35/00;B82Y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双重 响应 药物 靶向 释放 体系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重响应的药物靶向释放体系的制备方法。该体系是基于肿瘤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具有的高谷胱甘肽浓度和低pH值环境的两大特性进行药物靶向释放响应的。该方法在油浴条件下,以二次蒸馏水为反应溶剂,以碱做为水解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对正硅酸乙酯进行水解处理,制备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经酸洗除去模板后得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采用异氰酸‑3‑(三乙氧硅基)丙酯对介孔二氧化硅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随后将胱胺嫁接其上,最后将苯硼酸修饰到胱胺上,得到纳米药物载体。向载体中装载目标药物并加入封堵剂作为药物释放阀门进行堵孔,最终得到具有双重响应的药物靶向控制释放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重响应的药物靶向释放体系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癌症的手段主要以早期手术切除、放射性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为主。然而抗癌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还能杀死正常组织细胞,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极大的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刺激响应的药物输送体系可以实现抗癌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靶向释放,不仅可以降低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以有效提高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常见的刺激响应药物输送体系通常存在难以实现零释放或者释放率太低的缺点。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可实现未到病灶部位时零释放释、到达病灶部位后全释放的抗癌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重响应的药物靶向释放体系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基于肿瘤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具有高谷胱甘肽浓度和低pH值环境的两大特性进行的双重响应。该体系是将经过硅烷化处理的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嫁接具有高谷胱甘肽浓度响应性的胱胺基团,与此同时利用苯硼酸与顺式二醇所形成的带负电荷的共价复合物具有低pH(5.0-6.0)值环境响应性实现肿瘤组织环境的双重响应。将上述材料进行药物装载和封堵处理后,实现抗癌药物的靶向释放。
一种具有双重响应的药物靶向释放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油浴条件下,以二次蒸馏水为反应溶剂,以碱做为水解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对正硅酸乙酯进行水解处理,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后抽滤,洗涤干净,真空干燥得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经酸洗除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模板后得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CM-41)。
(2)在油浴条件下,将上述制备的MCM-41充分分散在甲苯中,首先加入硅烷化试剂对MCM-41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随后将胱胺嫁接到硅烷化处理后的MCM-41表面。最后,在嫁接苯硼酸前,先借助二醇类物质对苯硼酸进行保护,将已保护的苯硼酸修饰到胱胺上,再去保护处理,制备苯硼酸、胱胺依次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CM-41-SS-PBA)。
(3)将上述制备的MCM-41-SS-PBA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分散于二次蒸馏水中,加入目标药物,进行药物装载。最后加入封堵剂(带有顺式二醇基团)作为药物释放阀门进行堵孔,制备具有双重响应的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所述的双重响应是基于肿瘤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具有高谷胱甘肽浓度和低pH值环境的两大特性进行的双重响应。
所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是在60-100℃条件下,模板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所述的MCM-41-SS-PBA纳米颗粒,是按照MCM-41硅烷化-胱胺嫁接-苯硼酸修饰的顺序进行。
所述的MCM-41-SS-PBA纳米颗粒表面所嫁接的胱胺具有极强的谷胱甘肽响应性能,苯硼酸与封堵剂顺式二醇所形成的带负电荷的共价复合物具有肿瘤组织所处的低pH值环境下的响应性能。
所述的作为药物释放的封堵剂为能够与生物体相容且带有顺式二醇的糖脂或者糖蛋白等糖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学,未经沈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1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