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水泥制品矿化固定二氧化碳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2013.7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0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圣程;姜慧;朱炯;邱姜睿;黄兰英;苏善杰;刘晴;禄利刚;吴静晰;单浩;李新源;李艳丽;王艳;杨捷;朱信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62 | 分类号: | B01D53/62;B01D53/83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水泥制品 固定 二氧化碳 系统 | ||
一种强化水泥制品矿化固定二氧化碳的系统,先对工业废气进行除尘处理,然后通过制冷设备将工业废气进行降温混合,保证水泥制品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吸收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水泥制品在制备过程中碳化反应提高水泥制品的强度,在水泥制品制备过程中通过吸气口、养护室排气管和搅拌室排气管将部分碳化的工业废气进行收集,并与除尘后的工业废气混合,既能减低工业废气的温度,减少需冷量,并且重复循环进入水泥制品搅拌室与水泥制品养护室,最大限度的减少排入大气中工业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本发明在水泥制品制备和养护过程中最大限度对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矿化固定,能降低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时能保证水泥制品所需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化二氧化碳系统,具体是一种强化水泥制品矿化固定二氧化碳的系统,属于固定二氧化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降低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及缩短建筑施工的时间,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形式,由于装配式建筑是先在室内场地中浇注建筑预制件,然后将各个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进行组装即可,这种方式不仅能大大降低施工现场扬尘等环境污染情况,而且可有效缩短建筑的施工时间。另外现有研究表明:混凝土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混凝土的碳汇在全生命周期内都会发生。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型工业锅炉、发电厂的烟气中含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CO2易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稳定碳酸盐,可以利用该性质实现CO2的矿化固定,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碱性物质Ca(OH)2,在有水的环境下,Ca(OH)2将与CO2反应生成碱性物质CaCO3,在拌制和养护水泥制品时通入CO2,利用水泥水化产物与CO2发生的碳化反应便可以实现CO2的吸收固化,但是目前没有通过水泥来矿化固定CO2的手段,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水泥制品在制备过程中高效矿化固定二氧化碳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水泥制品矿化固定二氧化碳的系统,能够在水泥制品制备和养护过程中最大限度对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矿化固定,不仅能降低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能保证水泥制品所需的强度,能够解决传统固定二氧化碳方法中固定不彻底、耗能高、污染环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化水泥制品矿化固定二氧化碳的系统,包括除尘设备、制冷设备、气体混合室、第一三通阀、水泥制品养护室、水泥制品搅拌室,除尘设备的进气口端连接工业废气接入管,在工业废气接入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除尘设备的出气口端通过注气管连通气体混合室的工业废气进气口,并在注气管上安装第一流量计,制冷设备通过注冷管连通气体混合室的底端,在注冷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在气体混合室上设有第一温度测量仪,气体混合室的内部设置气体搅拌器,气体混合室的出气口通过混合气输送管连接第一三通阀的其中一端口,第一三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第一分支管的一端、第二分支管的一端,第一分支管的另一端与水泥制品养护室的一端连通,在第一分支管上依次设有第三控制阀、第一逆止阀,水泥制品养护室上设有细水雾发生器、二氧化碳浓度测量仪、第二温度测量仪、湿度测量仪,养护室排气管的一端与水泥制品养护室的出气口连通,养护室排气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三通阀的其中一端口,在养护室排气管上依次设有第四控制阀、第三逆止阀,第三三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第二二氧化碳回收管的一端、第一二氧化碳回收管的一端,第二二氧化碳回收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气体混合室的顶端进气口,在第二二氧化碳回收管上安装第二流量计,第一二氧化碳回收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通阀的其中一端口,在第一二氧化碳回收管上依次设置第二逆止阀、离心泵,第二三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搅拌室排气管的一端、吸气管的一端,搅拌室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水泥制品搅拌室的顶端出气口连通,吸气管的另一端与吸气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20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