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生物炭对磷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2014.1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0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栋;陆嘉平;苏嘉静;王子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晟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B01J20/28;C02F1/28;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王铭陆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生物 污染 水体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生物炭对磷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细切中药渣固体废弃物颗粒;S2.制备中药渣淀粉溶液;S3.制备中空的炭化球;S4.制备丝胶基吸水性树脂颗粒;S5.将吸水性树脂颗粒和中空的炭化球混合,然后筛选出内部含有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碳化球,得到改性复合生物炭球;S6.用复合生物炭球处理含磷废水。本发明中将两种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成分进行合理的处理利用,第一解决二者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第二通过二者改进与融合,用来处理含磷废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生物炭对磷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磷是绝大多数湖泊和淡水体系富营养化的控制因子,当水体中的总磷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功能失效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找有效的去除水中磷的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常用的除磷方法主要为化学沉淀法、生物法和吸附法,其中吸附法因其高效、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吸附法而言,吸附剂的选择是决定除磷效果的关键。目前研究吸附磷的材料主要为粉煤灰、钢渣、活性氧化铝等。然而这些原材料价格较高且磷难以脱附,钢渣、粉煤灰虽然价格低廉,但这些工业废料会向水中溶出有害离子。
生物炭是生物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林废弃物)在限氧条件下,在相对较低温度(<700℃)下热解后得到的富碳产物。生物炭作为一种多孔材料,其本身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是一种很好的吸附材料,作为吸附剂应用在水体处理方面引起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关于生物炭对水体中重金属、有机物的吸附研究报道较多,对水体中磷的吸附研究很少。我国具有丰富的生物炭原材料,将这些农林废弃物加以利用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同时,生物炭本来就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因此利用吸附磷后的生物炭进行土壤还田,具有增加土壤肥料和土壤改良的双重功效。中药业是中国传统产业之一,每年生产出大量中成药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药渣。据统计,我国仅植物类中药渣年排放量就高达65万多吨。中药渣一般为湿物料,极易腐烂,有臭味。中药渣运出厂区后多堆放处置,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文献资料报道,全世界范围内每年产40万吨茧,其中有5万吨丝胶流失到环境中,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鉴于丝胶蛋白独特的理化性质,其在化妆品、功能材料、食品添加剂、医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探索适宜的工业化回收丝胶的方法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不断地对丝胶的结构与性质进行深人的研究分析,以期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对这一天然资源加以回收利用。
本发明中将两种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成分进行合理的处理利用,第一解决二者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第二通过二者改进与融合,用来处理含磷废水。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改性生物炭对磷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采用生物炭和废弃动物蛋白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吸附反应来去除水中磷酸根。
技术方案:一种改性生物炭对磷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中药渣固体废弃物并干燥,将中药渣固体废弃物短切研磨至直径为500-1000目,得到细切中药渣固体废弃物颗粒;
S2.配置淀粉溶液,然后将研磨至规定目数的中药渣固体废弃物加入至淀粉溶液中,将中药渣固体废弃物颗粒加入至淀粉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中药渣淀粉溶液;
S3.在步骤S2制备的中药渣淀粉溶液中加入直径大于2mm的碳酸钙颗粒,使得中药渣淀粉溶液在碳酸钙表面分布均匀,得到表面包覆中药渣淀粉溶液的碳酸钙颗粒,然后将上述颗粒进行焙烧,焙烧结束后用盐酸水洗,得到中空的炭化球;
S4.将缫丝厂废水透析,透析后将丝胶水溶液进行浓缩,在丝胶浓缩液中加入引发剂和丙烯酸溶液,搅拌后,再加入聚乙烯醇溶液搅拌反应,然后加交联剂,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烘干,最后将产品粉碎至100-250目,得到吸水性树脂颗粒;
S5.将吸水性树脂颗粒和中空的炭化球混合,然后筛选出内部含有吸水性树脂颗粒的碳化球,得到改性复合生物炭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晟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晟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20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