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F6 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2141.1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9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赵跃;马凤翔;董王朝;朱峰;谢佳;王安静;李大成;曹志成;袁小芳;宋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7/80 | 分类号: | G06T7/80;G06T7/30;G06T3/40;G01N21/3504;G01M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郑浩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f base sub | ||
1.一种SF6气体遥测视场同轴配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配准支架(1)、夜视相机(2)、红外焦平面探测器(3)、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底座(4)、紧定螺钉(5)、顶丝(6);所述的同轴配准支架(1)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底座(4)均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夜视相机(2)安装在同轴配准支架(1)的内部,同轴配准支架(1)的正面面板上开设有一个与夜视相机(2)的镜头相同的孔,夜视相机(2)的镜头安装在孔中,在孔的左上角和右下角设置有两个紧定螺钉(5),在孔的左下角和右上角设置有两个顶丝(6),两个紧定螺钉(5)与两个顶丝(6)分布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正方形的中心与夜视相机(2)的镜头的中心重合,两个紧定螺钉(5)以及两个顶丝(6)用于调节夜视相机(2)的视场;所述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3)固定在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底座(4)上;所述的夜视相机(2)的镜头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3)的镜头等高同轴设置,夜视相机(2)的镜头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3)的镜头之间的距离为d;如果夜视相机(2)视场左偏,则左上角紧定螺丝(5)和左下角顶丝(6)拧出;如果夜视相机(2)视场右偏,则右下角紧定螺丝(5)和右上角顶丝(6)拧出;如果夜视相机(2)视场上偏,则左上角紧定螺丝(5)和右上角顶丝(6)拧出;如果夜视相机(2)视场下偏,则右下角紧定螺丝(5)和左下角顶丝(6)拧出。
2.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气体遥测视场同轴配准结构的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图像缩放因子标定:以棋盘纹目标板为背景,夜视相机(2)和红外焦平面探测器(3)分别获取棋盘板图像,框选某一棋盘格,计算格中两种图像的像素总数,分别记为NPvisible和NPinfrared,计算红外图像缩放因子Q=NPvisible/NPinfrared,获得缩放因子后,将整个红外图像按Q缩放;
S2、同轴调整配准:选取太阳为无限远对准目标,移动移动整个同轴配准结构,先调整红外焦平面探测器(3)的视场中轴对准对准太阳,再调整紧定螺钉(5)与顶丝(6)使夜视相机(2)视场中轴对准太阳,当夜视相机(2)和红外焦平面探测器(3)两个视场中轴都对准无限远目标,则认为夜视相机(2)和红外焦平面探测器(3)视场同轴;由于夜视相机(2)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3)光轴存在距离d,平移像素使二者图像上目标图形重合,至此完成视场同轴配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紧定螺钉(5)与顶丝(6)使夜视相机(2)视场中轴对准太阳的方法具体为:如果夜视相机(2)视场左偏,则左上角紧定螺丝(5)和左下角顶丝(6)拧出;如果夜视相机(2)视场右偏,则右下角紧定螺丝(5)和右上角顶丝(6)拧出;如果夜视相机(2)视场上偏,则左上角紧定螺丝(5)和右上角顶丝(6)拧出;如果夜视相机(2)视场下偏,则右下角紧定螺丝(5)和左下角顶丝(6)拧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21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