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锁初段拉力弥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62770.4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0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卢迪荷;李兴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63/00;E05B15/04;E05B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刘玉玲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初段 拉力 弥补 装置 | ||
1.一种电磁锁初段拉力弥补装置,包括电磁锁主体(1)和外壳(2)以及外壳(2)内部设置的手持圆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电磁锁主体(1)的表面上的运行机构(4);
所述运行机构(4)包括电磁锁架(41)、U型限位块(42)、钢丝绳(44)、圆形块(45)、弹簧顶针(46)和圆孔(410),所述电磁锁架(41)设置在所述电磁锁主体(1)的表面上,所述U型限位块(42)固定连接在所述电磁锁架(41)靠近外壳(2)的一侧,且所述U型限位块(42)与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圆孔(410)开设在所述手持圆杆(3)的表面,所述钢丝绳(44)设置在所述圆孔(410)的内部,所述圆形块(45)活动连接在所述手持圆杆(3)的内壁面,且所述钢丝绳(44)的端部与所述圆形块(45)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顶针(46)固定连接在所述圆形块(45)远离钢丝绳(44)的一侧;
所述运行机构(4)还包括缓冲组件(5),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U型助力拉板(51)、缓冲槽(52)、横臂(53)和限位孔(56),所述U型助力拉板(51)固定连接在所述钢丝绳(44)远离所述圆形块(45)的端部,所述缓冲槽(52)开设在所述U型助力拉板(51)的侧面,所述限位孔(56)开设在所述电磁锁主体(1)的表面上,所述横臂(53)活动连接在所述限位孔(56)的内部,且所述横臂(53)位于所述缓冲槽(52)的内部,所述运行机构(4)还包括导向轮(43)和转轴(47),所述转轴(47)固定连接在所述手持圆杆(3)的内部,所述导向轮(43)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47)的表面上,且所述导向轮(43)与所述钢丝绳(44)的表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锁初段拉力弥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5)还包括圆形挡块一(54)和圆形挡块二(55),所述圆形挡块二(55)和所述圆形挡块一(54)对称设置在所述横臂(53)的两端位置处,且所述圆形挡块一(54)和所述横臂(53)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锁初段拉力弥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机构(4)还包括拆卸组件(6),所述拆卸组件(6)包括矩形槽(64)、矩形杆(65)、圆形槽(66)、复位弹簧(67)和压板(68),所述矩形槽(64)开设在所述横臂(53)的端部,所述圆形槽(66)开设在所述圆形挡块二(55)靠近所述圆形挡块一(54)的一侧,所述矩形杆(65)固定连接在所述圆形槽(66)的内壁面,且所述矩形杆(65)位于所述矩形槽(64)的内部,所述压板(68)设置在所述圆形槽(66)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67)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68)远离所述圆形挡块一(54)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锁初段拉力弥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组件(6)还包括螺纹孔(611)、螺栓(612)和通孔(613),所述螺纹孔(611)开设在所述电磁锁主体(1)的侧面,所述通孔(613)开设在所述电磁锁架(41)靠近螺纹孔(611)的一侧,所述螺栓(612)螺接在所述螺纹孔(611)的内壁面,且所述螺栓(612)位于所述通孔(61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锁初段拉力弥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组件(6)还包括插杆(62)和插孔(63),所述插孔(63)开设在所述矩形杆(65)的侧面,所述插杆(62)活动连接在所述插孔(6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磁锁初段拉力弥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组件(6)还包括限位长槽(61),所述限位长槽(61)开设在所述圆形挡块一(54)远离所述圆形挡块二(55)的一侧,且所述插杆(62)与所述限位长槽(61)的内壁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锁初段拉力弥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组件(6)还包括环形挡板(69),所述圆形槽(66)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环形挡板(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27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设备配网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型棒状物铸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