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氮气弹簧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4105.9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3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赖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铭昊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32;F16F9/34;F16F9/36;F16F9/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润滑 功能 氮气 弹簧 | ||
本发明适用于模具相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氮气弹簧,包括缸体以及活塞杆,还包括:充气组件,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充气组件密封设置于底座底部,所述充气组件可拆卸设置;毛细孔,所述导向缸套底部与底座顶部相密封固定于缸筒内,所述导向缸套与底座的连接位置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内腔,所述导向缸套的内壁且位于活塞杆的底部部分与底座的顶部中空部分之间形成第一内腔,所述毛细孔开设在底座上且用于连通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活塞杆上行时通过油雾对缸筒内壁进行冷却,活塞杆回升时液体润滑油通过油雾对活塞密封以及导向缸套内壁进行润滑,以此提高氮气弹簧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氮气弹簧。
背景技术
随着氮气弹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模具(如微小型电机马达外壳等)及设备对氮气弹簧使用次数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模具产品量高达几千万。但目前市场上普通氮气弹簧使用次数一般只有100-200万次,远不能达到模具的使用寿命。
众所周知影响氮气弹簧的使用寿命主要体现在优越的密封件及良好的自润滑结构,而密封件大部分都是采用全球几个知名品牌,差异不大,故重点是体现在氮气弹簧的设计结构,而设计氮气弹簧结构的重中之重是要有良好的自润滑结构。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厂家使用的是采用含有自润滑功能的支撑环或导向带。而这些材料并不能支撑氮气弹簧能达到几百万或更高的使用次数(即使用寿命),故本发明采用液体润滑油雾的方式在原有的自润滑导向带或支撑环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润滑,并且产生的油雾可以直接润滑到密封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氮气弹簧,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确定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氮气弹簧,包括缸体以及活塞杆,所述缸体包括缸筒以及安装在缸筒顶部的导向缸套,所述缸筒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活塞杆活动设置在导向缸套上且可沿导向缸套顶部发生相对滑动,所述活塞杆与导向缸套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活塞杆导向的导向环以及活动密封的活塞密封,还包括:
充气组件,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充气组件密封设置于底座底部,所述充气组件可拆卸设置;
毛细孔,所述导向缸套底部与底座顶部相密封固定于缸筒内,所述导向缸套与底座的连接位置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内腔,所述导向缸套的内壁且位于活塞杆的底部部分与底座的顶部中空部分之间形成第一内腔,所述毛细孔开设在底座上且用于连通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
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部分润滑油,当通过充气组件往第一内腔内注入高压氮气时,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之间保持压力相等,所述润滑油浸没毛细孔;
当所述活塞杆受外力压缩快速下行时,所述第一内腔空间变小,所述第一内腔内压力骤增;
当所述活塞杆经外力释放快速回升时,所述第一内腔空间增大,所述第一内腔内压力骤减。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与导向缸套的连接位置还设有密封挡圈,所述密封挡圈设置在活塞密封的顶部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导向缸套内壁且靠近外侧位置依次装有内防尘圈和支撑环,所述内防尘圈和支撑环分别套设在活塞杆上且二者由外向内依次布设。
优选地,所述导向缸套通过第一螺纹副和静密封一连接于缸筒顶部。
优选地,所述充气组件包括:
充气单向阀,所述充气单向阀安装在底座的中空部分,所述充气单向阀用于注入气体时顺向导通,逆向截止;
密封螺丝,用于将充气单向阀密封在中空结构内。
优选地,所述底座通过第二螺纹副和静密封三连接于缸筒底部。
优选地,所述导向缸套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连接位置通过静密封二密封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铭昊五金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铭昊五金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41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