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r-O-P型催化剂二硼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64125.6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0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毛帅;袁博;张三奇;陈艺铭;赵亚浩;王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5/02 | 分类号: | C07F5/02;C07F15/00;B01J31/24 |
代理公司: | 滁州弘知润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22 | 代理人: | 赵静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r 催化剂 硼酸 酯化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r‑O‑P型催化剂二硼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在空气条件下,Ir金属配合物与膦配体形成活性Ir‑O‑P型催化剂;无水无氧条件下,有机硼源[B],β‑N‑芳(烷)基底物,Ir‑O‑P型催化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于60‑120℃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所述的芳(烷)基二硼酸/硼酸酯化合物。该反应可通过一锅法得到芳(烷)基二硼酸/硼酸酯化合物,弥补了这类化合物需多步合成且底物范围受限的局限性。另外在芳基三氮烯型二硼化物的制备中,即使不加配体,也能够以较高的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基于以上优势,此方法扩大至克级反应也表现出非常高的收率,为在药物合成或材料开发领域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的Ir-O-P型催化剂的研发及其在芳(烷)基二硼酸/硼酸酯化合物的制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金属催化的C-H键活化是目前快速发展的有机合成新方法。C-B键的形成是C-H键活化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有机硼(硼烷、硼酸、硼酸酯)独特的化学性质,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官能团转化,对药物结构的修饰和新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现有技术中,受到原料和方法的限制,只能合成芳基腙二硼化物和2-苯基吡啶衍生物的二硼化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r-O-P型催化剂二硼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原料廉价易得,同时避免了昂贵有机配体的使用,便于大规模制备和应用,此外,芳基肟类,芳基腙类,芳基三氮烯和2-苯基吡啶类衍生物均有非常成熟简单的合成方法。但是受到原料和方法的限制,传统方法只能合成芳基腙二硼化物和2-苯基吡啶衍生物的二硼化物。然而用此方法,仅使用廉价易得的三苯基膦作为配体,经一锅法,便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芳(烷)基二硼酸/硼酸酯化合物。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芳基三氮烯二硼化物的制备中,即使不加配体,也能够以较高的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基于以上优势,此方法扩大至克级反应也表现出非常高的收率,为在药物合成或材料开发领域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r-O-P型催化剂二硼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空气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通过金属铱物种与配体反应形成Ir-O-P型活性催化剂,然后在无氧条件下,加入β-N芳(烷)基底物和有机硼源[B],可得到芳(烷)基二硼酸/硼酸酯化合物;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通过金属铱催化剂与β-N芳(烷)基底物,再和有机硼源[B]氧化加成得到芳(烷)基二硼酸/硼酸酯化合物;
S2、Ir-O-P型活性催化剂与β-N-芳(烷)型底物氧化加成以活化碳氢键,经硼转移和还原消除过程形成芳(烷)基二硼酸/硼酸酯化合物;金属铱催化剂与有机硼源发生氧化加成、再与芳基三氮烯型底物经氧化加成、硼转移和还原消除过程形成邻位取代的芳基三氮烯二硼酸/硼酸酯化合物;
S3、对形成的芳(烷)基二硼酸/硼酸酯化合物进行后处理。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S2的反应温度为60-120℃,反应时间为12-120小时;
所述有机硼源[B]包括联硼酸频那醇酯、联硼酸新戊二醇酯、双联邻苯二酚硼酸酯、四甲基联硼、四(二甲氨基)联硼、1-频哪醇-2-(1,8)萘二胺联硼酸酯;
所述β-N芳(烷)基底物包括芳基肟类,芳基腙类,芳基三氮烯和2-苯基吡啶类衍生物在内的β-N-芳(烷)基化合物;
所述金属铱催化剂包括甲氧基环辛二烯合铱、环辛二烯氯化铱、醋酸铱、二氧化铱、氯化铱、十二羰基四铱、三(乙酰丙酮)合铱、1,5-环辛二烯(η5-茚)铱、三[2-苯基吡啶-C2,N]铱、羰基氯化双(三苯基膦)铱、双(1,5-环辛二烯)四氟硼酸铱、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4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胎胎内无源传感器的供电装置
- 下一篇:双压辊卷取防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