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移预应力T梁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6871.9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2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文;杨宗林;孙淑兰;卢志凯;季向华;王春雷;刘彤;栾洋;关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吉林新发惠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6 | 代理人: | 高佳佳 |
地址: | 132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横移预应力T梁的方法及装置,横移预应力T梁的装置搭设于T梁与基座之间,横移预应力T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T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分别对称安装一套起梁机构,并使用两套起梁机构将T梁抬起;步骤2:在T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分别对称安装一套滑轨机构与滑板机构,对T梁进行顶进横移操作;步骤3:待T梁横移至指定位置后,在T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分别对称安装一套落梁机构,进行落梁,每次落梁7cm,如此反复多次操作,直至将T梁坐落至基座上为止,本发明利用较小的空间和小型设备对T梁通过起梁、顶推和落梁的方式进行移动架设,大大减少了施工空间受限带来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桥梁修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横移预应力T梁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大力推进基础建设,道路工程中桥梁建设非常普遍。但是有些桥梁为下穿铁路桥梁,还有些改建桥梁位于环境复杂的建筑群中。这些桥梁在架梁施工中都会存在很多困难。目前架梁的方法广泛采用的就是架桥机架梁或者汽车起重机架梁。但用架桥机架梁需要有足够的净空,净空不足时无法使用。汽车起重机架梁对场地面积和位置要求高,还要有足够的地基承载力。施工困难时需要进行临时征拆,施工条件困难,严重浪费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移预应力T梁的方法及装置,可利用较小的空间和小型设备对T梁进行移动,简化施工方式。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横移预应力T梁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横移预应力T梁的装置搭设于T梁与基座之间,所述横移预应力T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T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分别对称安装一套起梁机构,并使用两套起梁机构将T梁抬起。
步骤2:在T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分别对称安装一套滑轨机构与滑板机构,安装完成后拆除起梁机构,对T梁进行顶进横移操作,操作时速度要缓,并通过试顶判断油门大小,顶进过程实时量取顶进距离,保证梁体两侧平行移动。
步骤3:待T梁横移至指定位置后,在T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分别对称安装一套落梁机构,落梁前先在墩顶下垫一定数量的钢板,使T梁底部与基座的间隙高度控制在31cm(墩顶底部24cm+出顶7cm),落梁时先将T梁梁体顶升至高于T梁底部与基座的间隙高度,使T梁与钢板分离,再抽出钢板不大于7cm后,进行落梁,当T梁坐落于钢板上后,再进行起梁,将T梁梁体顶升至高于T梁底部与基座的间隙高度,使T梁与钢板分离,再抽出钢板不大于7cm后,进行落梁,如此反复多次操作,每次落梁7cm,直至将T梁坐落至基座上为止。
优选地,所述横移预应力T梁装置的起梁机构包括起梁扁担、一定数量的钢墩一和起梁千斤顶一,一定数量的所述钢墩一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起梁扁担的两侧下方,每组所述钢墩一的顶部均设有一个起梁千斤顶一,所述起梁扁担为U型结构,其两侧底部恰好与起梁千斤顶一的活塞端抵接,所述T梁贯穿起梁扁担。
优选地,所述横移预应力T梁装置的滑轨机构包括钢轨、丝杆、螺母和支座,所述钢轨有平行设置的两条,两条所述钢轨通过丝杆和螺母固定连接,且其长度方向与T梁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所述支座有两个,分别平行固定连接于两条钢轨的后部。
优选地,所述横移预应力T梁装置的滑板机构包括滑板、步履千斤顶、可调支撑杆、倒链和四氟板,所述滑板位于钢轨上,其底部设有两条限位挡块,两条所述限位挡块的外侧恰好分别与两条钢轨的内侧抵接,所述滑板的底面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块四氟板,所述四氟板的底面与钢轨滑动连接,所述T梁搭接于滑板上表面,所述可调支撑杆有两根,对称设置于T梁的两侧,其一端铰接于滑板上,另一端支撑于T梁的下腋处,所述倒链设置于T梁靠近支座的一侧,其一端铰接于T梁的钢环上,另一端与滑板铰接,所述步履千斤顶有两个,均固定于滑板的上方,其活塞端与支座抵接,另一端与T梁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68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